闽江源头的反“围剿”战歌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陈亮 | 时间:2017-07-28

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台旧址

建宁:红色资源串起来

陈亮 陈晓星

为了挖掘红色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2006年以来,建宁投资3800多万元新建“红军颂”大型群雕和中央苏区反“围剿”陈列馆,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

2008年,纪念园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总部”也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省重点推介红色旅游线路。2007年,纪念园被确定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成为三明市首个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

要让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只靠一个纪念园不够。建宁的做法是,把红色资源先串联起来。眼下,当地正重点建设西门红军莲塘、恢复红军无线电总台遗址、建造九人铜像。仅建设莲塘一项,就能把红色文化与建宁当地久负盛名的莲文化结合在一起,打造融居民休闲、旅游观光、莲塘保护为一体的城区主题公园。而在客坊乡水尾村,村里的红军医院、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红军兵工厂、苏区银行等革命旧址得到了保护性修缮,由此也融入了全县的红色乡村游一盘棋。

周末,在建宁县高峰村村民林华的农家乐里,游客们开心地体验着打糍粑。厨房里,林华和妻子结合红色旅游主题,以红薯、南瓜汤等做成乡村农家菜,受到客人的喜爱。越来越多像林华这样的当地人,开始尝试将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结合起来经营。

“红色资源已成为老区建宁发展的底色,一条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链初步形成。”建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阴晓萍自豪地说,红色旅游业带动了建宁餐饮、住宿、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富裕了老区群众,延伸了产业链。统计显示,2016年全县实现游客接待102万人次,同比增长26.6%,旅游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4.6%,均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