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夏青杯”获奖者与李修平等名家同台跟诵夏青原声录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东南网7月30日讯(本网记者 蔡丽洁)7月29日晚8点,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福建赛区暨福建首届诗词大会大赛颁奖晚会在福建大剧院歌剧厅盛大开幕。 73名优秀选手分获成年组和青少年组(A、B、C组)一、二、三等奖,部分优秀选手还将代表福建前往北京,参加“夏青杯”全国赛。本次夏青杯朗诵大赛福建赛区共设12个分赛区,全省报名人数达到13万人;经盲选、海选、三选共有13000人参与各市区比赛;最终有465名选手入围福建赛区比赛,为福建近年来规模最大、参与度最广的朗诵赛事之一,掀起全民朗诵的热潮。一等奖获得者林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朗诵比赛,感到幸运,收获良多。不仅看到很多朋辈的勤奋和用功,还看到许多后生少年的才华与意气。参赛的选手无一不是朗诵艺术的佼佼者,都非常出色。” “夏青杯”创办于2010年,是以新中国第一代著名播音员夏青名字命名的全国顶级朗诵大赛。该赛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点文化工程,今年首次在福建省设立省级赛区。本次比赛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福建省播音主持协会、福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福建省歌舞剧院协办。 颁奖晚会分为“古意诗词薪火相传”“诗意闽江文化榕城”“人性之美历史之思”“家国情怀丝路欢歌”“新诗百年以诵为念”五个篇章,中间穿插优秀选手颁奖环节。国家级、省内名家与本次大赛优秀选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回味无穷的朗诵盛会。 舞台上,八旬老艺术家与幼龄儿童,依次轮诵经典古诗词《沁园春雪》《蜀道难》,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演绎得淋漓尽致;福建籍著名作家、诗人林公翔写就的散文诗《有一条河流叫闽江》由男女声对诵而出,为本场晚会增添了闽都气息。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播音指导、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李修平独诵席慕容的《独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职编委、播音指导、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评委贾际与北京电台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播音指导冉迪合诵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福建省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82岁高龄的李又子老先生朗诵《沁园春雪》;福建省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播曹一楠、省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吴林玲对诵《南中国海上的星光——写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该篇目曾在今年七月香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青年音乐节2017”活动中亮相;省播音主持协会会长林慧娟朗诵罗伊•克里夫特的《爱》,副会长吴乃心、王华等人合诵《一带一路 丝路赞歌》;省广播影视集团首席主播任航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晚会以全场人员跟诵夏青原声录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谢幕。 本次进入总决赛的选手整体表现出色,体现了较高的朗诵艺术水准,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出乎专家、评委的意料。 李修平在台上发言时说:“我有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是参赛的人这么多,在目前我了解到的参赛赛区中,我们福建不能说首屈一指,起码也是排在前几位的。福建是方言区,不是北方语系,没有得天独厚的普通话学习条件,我之前也看到很多预赛选手的语音带子,觉得他们真的很棒。第二没想到参赛人群这么广泛,上至80岁的来人老艺术家,小至几岁的少年儿童,我觉得‘夏青杯’在这里找到了一片非常好的土壤。” 除此以外,吴乃心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比赛能扩大普通话在福建的普及,提升福建人民的普通话水平。他还说道:“作为福建赛区,在本次比赛也有自身的亮点,在八闽各地赛区中,有引进一些方言的朗诵内容,我们期待以后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能够越来越多,让各地方言区的选手都能双语并行,不仅要普通话讲得好,也不能丢了乡愁,忘记乡音,能够更加全面发展。语言的艺术优美又磨人,它的根源就八个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希望所有热爱祖国、爱好语言艺术的,都能够从拼音六个元音基础学起,从古诗词的无言七律学起,在人生道路上去完善它。” 贾际寄语广大语言艺术爱好者说:“朗诵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说这是第一、这是第二,所以我觉得比赛不重要,参与很重要,在朗诵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深意,陶冶在中国优美深厚的文字底蕴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灵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