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6日讯(福建日报 邱灿旺)近年来,泰宁县围绕打造“中国静心之地”定位目标,抢抓机遇,争创特色,精心打造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快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经过努力,泰宁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书画创作、体育健身等特色项目的文化产业体系,呈现出“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8月初,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被正式授牌为“福建省文化产业重点园区”,成为三明市唯一入选的文化产业园,全省共13个园区入选。
园区规划科学合理
丹霞文化产业园自2010年创办以来,主动将园区建设纳入国家和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泰宁经济社会整体规划,于2012年委托天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编制《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明确园区文化产业战略思路、产业定位、核心项目和保障措施。
园区规划用地面积3648.45亩,空间布局以泰宁古城为依托,以尚书第建筑群为载体,开发独具历史民俗文化特色的古城文化旅游中心,北至泰宁县影剧院,南至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地质博物苑),西至泰宁文艺创作基地,东至明清园。园区按照资源特色、策划主题和开发思路,空间布局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一心三区”。
“一心”即以泰宁古城为依托,以尚书第建筑群、红军街为载体,开发历史民俗文化的古城文化休闲中心;“三区”即以泰宁自然遗产展示中心和地质博物苑为依托,开发科普教育、书画创作等项目的地质文化体验区;依托王石经济开发区,以明清园古民居文化村项目为主体,精心规划建设以旅
游观光、木雕艺术欣赏、产品交易等的明清文化交流区;依托文艺创作(泰宁)基地,以“文化创作胜地、度假休闲乐土”这一定位,着力打造集“创作、研讨、观光、休闲、培训、会展”于一体的最适合文艺家创作、交流等的文艺创作传承区。
文化产业集聚度高
自园区创办以来,泰宁就将文化产业园的项目开发建设列为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注重产业链条的拓展延伸,突出文旅主业,持续推动文化与旅游、演艺娱乐、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2012年以来县财政各类文化产业资金补助达5500余万元。
为吸引文化企业入园,泰宁围绕“一心三区”精心布局,编印招商手册,加大招商宣传推介力度,通过会展招商、定点招商和驻点招商等方式,主动为企业搭建经贸招商活动平台,精心走好招商“每一步”,吸引入驻了古城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泰宁明清古建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大金湖文化创意基地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118家,文化企业使用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文化企业总收入达4.6亿元。
同时,先后策划实施项目84个,计划总投资约31亿元。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近3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泰宁明清园、文艺创作(泰宁)基地、东方圣城书画苑等等项目建成营运,古城综合开发、文艺创作基地二期、苏区革命纪念园、梅林戏传承展示中心、非物质遗产(泰宁)博览苑、海峡百工坊等项目有序推进,三涧湾仿古文化街、水上风情游览、城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等前期项目有新突破。
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已开发(含正在开发)面积1169亩,完成投资21.5亿元,每亩投资强度达184万元。
运营管理健全规范
早在2013年1月,泰宁县专门成立了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管理中心,制定了《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管理中心工作职责》《投资项目设立申报流程》等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企业管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在土地、建设、消防、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每家企业经营合法、每个项目建设规范。
为了给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泰宁县通过办大活动、邀大名家等,不断提升泰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泰宁丹霞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文化品牌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完善硬件设施,做好园区道路管网、休闲、娱乐等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园区范围内各主要街道、各重点项目点均开通公交线路,形成了以公共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和宜居、宜业、宜游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园区;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主动靠前,积极服务入驻园区企业、产业项目建设,为入驻园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管理中心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发挥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安养休闲小城的目标,通过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把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创意精品的研发制作基地,文化产品的展示与聚散地,成为“三明领先、福建一流、全国知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