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右)在南靖东溪窑遗址采访。 万物生长的乡村故事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过去的一年,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在“三农”领域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它们无不指向为广大乡村注入发展新动能。关于再造乡土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返乡青年化身新农人引领故乡新生,社会资本视农村为投资新风口,形态各异的特色小镇遍地开花,多元新兴业态刷新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记忆中的原乡不再只是精神寄托,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上,正万物生长。 驻地漳州,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插根扁担就能发芽”是早期人们对于这片富饶土地的朴素表达。这里四季花果飘香,蜜柚、香蕉、枇杷、杨梅、杨桃……这些舌尖上的香甜,是人们认知这座古城的一把密钥,同时是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载体与突破口。2017年,记者以这些本土农产品为观察起点,探访它们的原产地,梳理其产业发展脉络,讲述一颗柚子、一粒百香果、一串香蕉与三农发展的故事。 复兴,是这些故事中的高频词。 比起广为人知的琯溪蜜柚,同样原产于漳州的坪山柚却日趋式微。鲜为人知的是,坪山柚曾是福建大力推广的发展良种之一,更跻身“世界四大名柚”之列。但上世纪90年代后,品质退化、产业迭代、种植技术滞后、品牌营销不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将其推向市场边缘。 眼下,在坪山柚的原产地华安县,主导产业铁观音遭遇产业滑坡,一度被淡忘的坪山柚重新被关注。一场坪山柚复兴计划,正在九龙江北溪江畔进行。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复种行动,而是以坪山柚为原点,进行农业生产流程再造、产销模式变革、产业链重塑、业态更新的过程。 对于这个自带历史文化沉淀的农业IP,华安新农人给予厚望。从官方到民间,从现代农技推广到乡村游业态导入,从坪山柚品鉴会到亲自采摘节,这颗复出的柚子正为华安乡村振兴赋能。当然,这个过程还充满不确定性。市场通路如何打开,消费认同如何获得,产业链条如何有更高的附加值,坪山柚的故事还需要更多新农人的参与。 在漳州,还可以找到更多类似的故事。 一颗柚子不足以撬动乡村振兴。但其背后所凝聚的新农人、新思维、新技术、新业态,共同构成了合力改变三农面貌的力量。我们期待,每年雷打不动的“返乡体”能够因此有更多叙事元素,来自故乡的惆怅终将被生机与希望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