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让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成为一门可持续的生意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 传统方式不管是深埋还是焚烧,都把病死猪当成废物和麻烦,处理起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漳州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领域,探索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路径,既消除危害,又产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环的机制。但要想走得更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周全考量。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这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模式,高度依赖政策补贴。但政策补贴标准存在下调乃至取消的可能性。如果第三方处理企业习惯了政策输血,缺乏应对政策变动的能力,稍有变数便可能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究其原因,在于技术成本过高、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下游产品体系单一,收益不足以覆盖成本。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其公益属性的一面,当前政府的补贴与引导至关重要。但作为从业者来说,如何进一步理清思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有更多市场与商业考量,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清晰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只有这样,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才能更加可持续。 当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还需要更多配套,譬如监管的完备、行业自觉、金融保险等机制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