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是霞浦一名渔村女孩,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打拼多年,家乡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她返乡创业的夙愿成真。海边一座充满浪漫气息的民宿,寄托着她对事业的追求和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海边民宿“拾间海”
东南网1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夏斌 文/图)
“嗨,您好,我是阿曼。”近日,记者来到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在海边一座叫作“拾间海”的民宿前,见到了女主人陈蜀曼。她身材娇小,剪着齐耳短发,言谈举止透着干练。在一楼休闲区,阿曼沏上一壶香茶,伴随轻缓的背景音乐,娓娓讲述着他们夫妻俩的创业故事。
一批来自上海的游客在露台欣赏海景。
北漂打拼,梦萦家乡那片海
阿曼原是霞浦一名渔村女孩,大学时光在北京度过。在校期间,她结识了同专业的山东籍同学刘忠民,热爱旅游的共同兴趣,将两颗年轻的心牵在一起。2003年,他们大学毕业,选择留在北京发展。
“我学的是视觉传达,他学的是室内装潢。”阿曼说,他们分别在两家颇具实力的公司从事设计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在北京站稳脚跟,还在北京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
成家之后,夫妻俩依然热爱旅游,一年总要外出五六次。“2009年夏天,我们带着6个月大的孩子去旅行,还在帐篷里过夜。老妈知道了,狠狠骂了一顿。”说起这事,阿曼笑出声来。
时光荏苒,阿曼在公司成长为业务骨干,月薪达3万多元。但渐渐的,她总觉得生活中缺了什么。由于设计任务日益繁重,她加班到凌晨成了家常便饭,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许多。
2015年,阿曼病倒了,先后动了两次手术。“突然发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改变,为了身体健康,也为了能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她说,在北京打拼多年,心里还是一直有种漂泊感,梦里经常浮现父母的身影,还有家乡那片海。经历手术之后,她早已悄然萌生的返乡创业愿望愈加强烈。
镇干部向阿曼(左)了解民宿经营情况。
情系民宿,踏上返乡创业路
阿曼心中一直有个民宿情结,10多年来,夫妻俩走过国内外不少地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宿,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民宿也成了镜头中的主角。
“别人旅游拍风景、拍人物,我们的镜头里多是民宿。从里到外,甚至墙面、台角的每个富有创意的细节,都被纳入镜头。这些年,拍过的民宿照片加起来起码有10万张。”阿曼说,民宿所蕴含的风情和温情,常让他们流连忘返。
“闲暇时,一起发发呆、看看海,这是多么美好的感受啊!”多年的旅游经验,让阿曼对游客的各种需求有更深的了解,联想起家乡美丽的滨海风光,回乡开办民宿的思路渐渐清晰。
从2016年开始,阿曼夫妻俩每次返回霞浦,就四处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最终决定在东壁村开办民宿。这些年三沙滨海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他们对经营民宿更添信心。
阿曼说,2016年,三沙镇被列入全省重点建设的28个特色乡镇之一,成为“光影小镇”。镇里建成了省级旅游观光产业园、旅游摄影点、摄影栈道、影人之家等,还整修了马拉松赛道。“这两年,每年到三沙参加马拉松赛的选手和观光摄影的游客都在3万人以上。”
2017年5月和6月,阿曼夫妻俩先后回到霞浦,租下东壁村一座临海的4层半楼房,开始了家乡创业的圆梦之路。
“拾间海”的休闲区域
亲力亲为,精心筑梦“拾间海”
创业之初最艰辛,而这些难忘体验在阿曼夫妻俩脑海里却化为了甜蜜回忆。为了搭建游客心目中理想的民宿,从整体布局到细节处理,从空间布置到色调搭配,他们无不亲力亲为。
去年6月13日,民宿破土动工。暑热难当又逢雨季,为了寻找一根合适的大料,夫妻俩一身汗水满脚泥泞,奔走于一家又一家的木材场,甚至要趟着齐膝的积水前行;装修材料运到,有时已是深夜,雇工早已休息,夫妻俩就自己卸车,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一些工序时间紧迫,工人收工之后,夫妻俩又操起工具,自己能做的连夜继续完成……
“就说给木料打磨备漆吧,要反复多次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不断重复着这道工序,每次打磨结束,脸上的汗水和着粉屑,有时眼睛都睁不开。”阿曼笑着说,“虽然很辛苦,干完活经常累得瘫在地上,但看到最终每件物品都完美呈现出设计意图,就开心得忘却了付出的艰辛。”
经过夫妻俩夜以继日的努力,去年8月10日,民宿正式开业。阿曼给它起了个浪漫的名字,叫作“拾间海”。她说,取这个名字,最初缘于民宿要规划设计10间可以直接看海的客房,后来又赋予其更深一层的寓意。“现在,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许多人、许多家庭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每一天、每一年。其实,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本真的快乐。我希望这里能让他们暂时放缓脚步,把淹没于忙碌中的快乐时光捡拾回来。”
“拾间海”别具特色的装饰。
筹组联盟,新的起点再前行
漫步“拾间海”,或在书吧翻翻书,或在茶吧聊聊天,或在露台看看海,这里的游客拥有住宿以外的多层面休闲体验。
“来到这里,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除了美丽的日出日落和滩涂风光让人印象深刻,我还结交了许多异地朋友。”上海游客陈女士开心地展示微信朋友圈。“我们特意减少客房数量,用更多空间打造休闲区域,就是希望游客们能更多地走出房间,一起分享各自的旅游经历和人生感受。‘拾间海’不是匆匆而过的客栈,希望它还能带来‘家’的温馨感觉。”阿曼说。
正是营造出这种特殊的体验,“拾间海”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开业至今仅5个月,这家民宿已接待省内外游客2700多人次。每一天,阿曼夫妻俩都在“拾间海”快乐忙碌着,自豪地向大家介绍着家乡的这片海。正如她在日记中写道:“这里是心灵的港湾,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北漂多年回到故乡,民宿是我回家的‘路’……”
“尽管全镇现有各类民宿20多家,但大多属于初始发展阶段,在配套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还有待完善。‘拾间海’的经营模式,为我们发展特色民宿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三沙镇宣传委员徐莉说,镇里将以此为借鉴,不断创新理念,引导、鼓励民宿业健康成长,助力滨海旅游产业发展。
“虽然初步实现了创业梦想,但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为了事业壮大和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会在新的起点上不懈努力。如今,我们正着手组建民宿联盟,大家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为不断提升霞浦特色旅游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阿曼和丈夫相视一笑,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