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塑作品《三圣贤》 创作呈现出多元化形态,他们拥有三个共同点 当下传统手工艺虽然面临多种危机,但创新不止,创作呈现出多元形态。这种多元化不仅仅依靠成熟的大师,也有着青年手工艺人的贡献。此次被提名并受邀参展的青年手工艺人,一共入选31位作者,其中80后17人,90后2人。 “青年手工艺人,相较于前辈大师,在更为开放共融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语境中展开自己的创作,一方面承传前人技艺,一方面关注自我的经验和体验,在创作本体上实现理想境界、审美追求与艺术创新。”陈俊达说。 出生于德化的赖开鑫,带来的瓷塑作品《三圣贤》,让人耳目一新。 “《三圣贤》以孔子、老子、墨子为创作题材,区别于以往三圣贤的造像形式,作品线条简洁、流畅,采用夸张的手法、简单明了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他们大气从容的处世风格,造型形象与人物精神相得益彰。”陈俊达评价说。 1987年出生于惠安的陈炎明,在石雕作品《韵》中,将传统戏剧人物白蛇娘子用当代艺术的变形手法进行拉伸和三角构图,颇有韵味,引得众多人驻足观看。在雕刻技法上,陈炎明对影雕技艺的单一性加以延伸,把浅浮雕的技艺融合一体,刻画出东方的古典之美,又有现代的格调。 同样让人称奇的是,张海霞的影雕作品《青山》,突破了传统的黑色创作素材,大胆尝试不同颜色的石材,根据石材本色构图,再从外形加以取巧,配合古朴船木为底座,颇为新意。 “通过展会,我欣喜地发现,青年手工艺人在传统技艺和当代艺术创新的相互观照和碰撞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与责任感。”陈俊达告诉记者,参展作品中,有的作者已在行业崭露头角,有的还是新面孔。这些青年手工艺人虽然生活经历、学习背景不尽相同,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但他们有三个共同点,即在创作上表现出关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融渗,在造型语言上表现出对于中国匠人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在文化感知上表现出对现实生活情境的诗意性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