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年“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于本月启动,通过申报、推荐和验收等环节,最终将评定100家餐饮服务单位为“明厨亮灶”示范单位,省级财政给予每家2万元的补助。截至目前,省级财政已连续3年支持创建“明厨亮灶”示范单位,每年评选100家示范单位。(3月26日 东南网)
自2015年起,明厨亮灶工作就已在全国拉开大幕。三年过去,各地都在为“舌尖上的安全”投入真金白银“软硬兼施”,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模式。对积极创建“明厨亮灶”的示范单位予以奖金鼓励,是福建一直都在坚持的重要工作。
随着“舌尖经济”的持续火热,餐饮服务链下的种种弊端愈发凸显。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在一些极端个案中被消磨瓦解。重拾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于网络通道、玻璃橱窗,把制作过程全公开,将阳光味料撒入每道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知之不难,行之不易。明厨亮灶喊口号不行,“明”得不彻底,“亮”得不充分也不行。部分餐饮企业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因后厨条件简陋,卫生没有达标而不敢公开的有之。但更主要的是不愿投入资金和时间进行厨房改造。无论是不敢还是不愿,都滞缓了明厨亮灶工程的推进速度。
福建省对积极参与这项工程的示范单位给予物质奖励,既能一定程度缓解厨房改造产生的经济成本,整个餐饮行业也能在竞选示范单位的过程中提升后厨的开放度,提振公众的信任度。从学校食堂,到餐饮企业,再到外卖商户,都要敢于通过直播镜头多角度、全方位、不留死角地展示后厨场景。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经得起公众监督和审视的餐饮企业,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能在越来越开放的市场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精彩短评
“明厨亮灶”还需“阳光普照”
“明厨亮灶”工程的做法和经验启示我们,保障食品安全仅有“透明厨房”还不够,厨房食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也要都能被“阳光”照射到。食品从原料到厨房,可以借鉴透明厨房做法,实行透明化操作。比如,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体系,让每一个食品的源头都有据可查。以“明厨亮灶”为基础,从透明厨房起步,向“阳光普照”迈进,食品安全环境必将越来越健康。(孙维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