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狂砸广告不重研发”是病得治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姜春康 | 时间:2018-04-24

一批广告“神药”近期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140多家医药上市公司中,超过40家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突破30%,最高者达到66%。其中,不少药企的广告费开支在1亿元以上,超过自身的研发费用。(4月24日 新华网)

“神药”事件余震仍在,记者的调查又将药企推上了风口浪尖。诚然,药企为产品推广营销无可厚非,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而销售费超过研发费则是本末倒置。

当前,医药行业普遍“重销售、轻研发”,他们愿意狂砸钱做广告,也不愿意多投入搞研发。不少药企都愿意花大价钱宣传,不是对产量过剩的担忧,而是希望通过卖更多药来赚更多钱。数据显示,一些药企每1元的收入中,就有6毛砸向销售。

医药行业的这种“怪病”得治。要知道,与广告、销售上大肆撒金相对的是,医药企业在研发、创新上投入力度不足,自主生产的新药、好药不多,反过来更加剧了对营销的依赖。换言之,肩负治病救人责任的医药行业,只有根治“重销售、轻研发”这种“怪病”,才能为百姓贡献更多的新药、好药。否则,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然伤害整个市场。值得警惕的是,当一些品质不佳的药品依靠营销力量,“疯狂”进入市场,表面上掩盖了质量短板稳定了销量,而实际上会让市场更加混乱,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各种“神药”通过砸广告夸大成效,营销效果让人咋舌,而恶劣影响却会“深入人心”。当前,不少药效果一般却被吹上天,靠的就是会“玩”营销。药企作为特殊的行业,赚钱无可厚非,但也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一旦将重心放在销售而忽视研发,大量资金涌向营销,既容易形成“逆淘汰”现象,又容易让企业本身进入“依赖怪圈”,进而更不会重视研发。“重销售”的暴利,不会永久持续,而“轻研发”则容易导致越来越“重销售”,这“死扣”一旦无解,带来的将是行业整体坍塌——药品疗效无所谓,能赚钱才是硬道理,这才是最可怕的结果。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若呈现“不计手段只为盈利”属性,无疑是严重跑偏。依赖海量广告赢得市场,可实现短期“繁荣”,却对长远有害无利。通过疗效和安全性赢得的市场,才是正常的市场,也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一项数据显示,我国的药品及健康产品行业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3年问鼎广告投放之首。去年市场排名前十的广告“金主”中,6家是药企。这说明,药企青睐广告宣传的势头仍然不减,这现象值得关注和思考。“轻研发”现象不改,“砸广告”很可能还会继续。

从目前看,药企的病根在于创新能力薄弱。从长远看,我国医药行业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改变“重销售、轻研发”现象,让“不看广告看疗效”成为主流,既需要药企积极探索向研发转型,也需要监管部门行动起来,对已审批的药品广告进行复核,对涉嫌违法的药品广告加强监测。同时,期待更多利好政策向医药研发倾斜,在政策“扶持”下,市场资金和注意力能不断流向创新型药企,这才是真正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