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治污工作,宁德这样做…

来源:东南网 | 作者:范陈春 | 时间:2018-06-02

东南网6月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据6月1日宁德市推进农村改厕治污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宁德市共投入3.54亿元,完成939个建制村的卫生厕所改造,同步完成788个建制村的污水治理,完成户厕改造3.72万户,惠及41.65万人。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2016年,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全面推进农村改厕治污工作,目标是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2135个建制村家家户户用上卫生厕所和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全覆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宁德市这样做:

加强领导,建立系统工作机制

宁德市、县党委政府把农村改厕治污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建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门联络牵头、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执行的组织领导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建立科学的督查考核机制。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技术路线

宁德市编制《宁德市农村厕所改造及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组建了技术指导分队,深入一线,因地制宜指导改厕治污工作。在实施改厕的同时,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进行农村污水处理统筹规划,并综合考虑域内江河水系、饮用水源地、生态敏感区及农村人口规模合理选择工艺。

多措并举,改厕治污落实到位

一是分门别类、统筹兼顾。根据农户家庭的不同情况,相应制定补助标准,对五保户、困难户等家庭经济困难的,由政府出资统包建设到位;对一般农户采用一体化化粪池的,每户政府给予最高补助2000元,同时鼓励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减少支出。

二是保证功能、鼓励提升。对建设标准不搞一刀切,在确保有三格化粪池、便器、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农户根据各自的经济能力增配热水器、洗脸台等洗浴设施,对卫生间功能和美观方面进行提升。

三是建设材料要求统购,可节约20%-30%的建设成本。

四是全程监管、不遗不漏。

五是典型示范、整体带动。在每个乡镇重点锁定一、两个村,每个村建设一、两个示范户。

建管并重,完善四个管理制度

完善资金投入制度。按照户厕改造财政投入资金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以县(市、区)财政投入为主,市级财政安排4000万元奖补资金,整合省、市、县、乡各级各部门的惠农、支农资金,形成资金统筹,推动农村户厕改造和污水处理深入开展。

建立奖补激励制度。科学制定督查考核办法,每季度采取每个县随机抽查两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查2个村的“双随机”方式开展督查考核,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绩效排名,给予排名靠前的县(市)额外奖励。

创新奖补退坡制度。在财政奖补总额固定的前提下,逐年降低户厕改造财政补助额度,越早完成的补助越高,激励各地提前完成改造任务。

健全管理运行制度。“三分建、七分管”。通过实践,宁德摸索出散户“自用自管”,村集体“农户+专业”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