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公共设施的“障碍尴尬”呼唤城市“走心”管理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冯川叶 林峰峰 林旻煜 揭晓经 薛逸群 陈志远 | 时间:2018-07-10

评论:城市治理要严格对标民生诉求

本网记者 林旻煜

报道曝光出来的公共设施的问题,让我们感到庆幸,大众媒体的正视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公共设施的优化。报道背后,仍有许多值得我们追问的问题。

一方面,报道提到的公共设施数量极其有限,那些隐藏的问题公共设施会不会成为潜在隐患,影响市民通行安全?另一方面,残障人士是社会弱势群体,倘若他们的诉求和需要保障不到位,缺乏换位思考和细致态度,面对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网,又该如何做到精益求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城市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关乎民众直接利益及其保障的诉求,若没有有效回应和解决,都将直接损害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与之相比,我们应该更加期待职能部门抓住这一城市建设的痛点,以举一反三的精神,全方位排查整顿,用善政真正温暖市民的心窝,让日臻健全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成为反映城市面貌的窗口。

城市的发展绝不忽视任何社会群体,要让每一位市民积极融入社会,提升生活品质,共享社会发展进步福利。每一个人作为社会共治的力量,除了要建言发声,更该身体力行。在此方面,不可搞“双重标准”。毕竟,我们不能一边指责盲道设计规划不合理,另一边又贪图方便地将电动车、自行车行驶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