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磨砺中实现家国情怀 作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博士,李腾2013年就来到福建。他在福建老工业基地永安挂职副市长期间,经过深入调研,提出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军汽车行业的发展路子,并发挥专业特长,吃透产业政策,外出招商引来中科动力电动汽车公司,投资10亿元,产能达6万台,使永安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福建提供了干事创业平台,可以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些事。”年仅34岁的李腾说,如果奋斗只是为了在北京等大城市有套房子,开一辆好车,感到“对不起自己的一生”。 泉州市纪委秘书长、清华大学博士郭宁说,引进生群体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四个自信”更强,更愿意扎根祖国基层发展。 “青年人的成长应当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曾担任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的孟芊说,新时代下,要创造条件把更多优秀年轻人吸引到基层去,让他们投身到基层实践中去。 据统计,目前,引进生已促成校地、地企合作200余项,争取到各项补助资金10多亿元,协助引进或对接项目近500个,总投资超过800亿元。 福建三明市委组织部部长陈炎标、福建宁德市委组织部部长郭学斌告诉记者,不少引进生放弃了国内一线城市、甚至是国外的高薪工作来到福建偏远县乡任职,他们有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也期盼在基层磨砺中成长。 同时,多位受访的引进生及基层干部群众也提出,虽然引进生群体总体素质较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较好作用,但优缺点相伴相生,例如,有的引进生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处理驾驭复杂问题感到力不从心,接地气不够;有的引进生存在优越感,较为浮躁,急于作出业绩,这可能影响了其决策的科学性以及与干部群众的和谐相处。 “引进生面对复杂问题,最欠缺的就是经验。”宁德古田县县长、引进生党帅说。 陈炎标打了个比喻:“引进生就像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司机,‘基本操作’都会,但‘里程数’不够,还需要继续在基层历练。” “有个别引进生担任了3至4年副处级岗位后,就表现出希望尽快被提拔的心理。”郭学斌说,“干部成长不能一蹴而就,年轻干部更需要‘墩苗’,组织部门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从政观。” 有受访基层干部提出,“引进生在基层的时间不能太短,不经历磨砺,就难以发自内心地对基层、对群众产生深厚感情。”多名受访基层干部提醒,有的地方片面强调引进生多岗位锻炼,每个岗位蜻蜓点水,这则助长了一些引进生的浮躁心态。 李腾说,近6年在基层、山区创业的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把精力都花在了为老百姓办实事上。如果老想着自己职务的晋升,就会感觉很焦虑。” 一些在基层作出实绩、赢得群众认可,也收获了个人进步的引进生说,要在扎根基层中培养对人民群众真正的深厚感情,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基层是大舞台,融入才能收获成长。” 创造条件把优秀年轻人吸引到基层 “引进生工作事关长远发展。”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昌升对记者表示,这是一项战略性选拔、培养、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的重大举措。 实施6年来,具有创造性、引领性的引进生制度已逐步成为福建省人才工作的一项品牌。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孟芊说,引进生制度给了优秀年轻人服务基层、在基层较快成长的机遇,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党政干部,储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有益尝试。 记者采访了解到,引进生不仅有高起点平台,福建各级组织部门还精心制定培养方案,包括博士引进生挂职副县长期间兼任乡镇党委副书记,硕士引进生挂职副镇长同时挂村,组织部门定期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或专家担任导师手把手指导,等等。 两年挂职期满考核合格的,按照“双向选择、自主自愿”原则,在省市县乡四级统筹安排岗位,博士引进生纳入正处级后备干部管理,硕士引进生纳入副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引进生可选择继续留在基层,也可以选择到市直、省直等机关单位任职。 多名受访引进生告诉记者,每年报考引进生的人数不少,竞争激烈。 福建省委组织部人才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引进生的资格条件和选拔程序严格,要求本科毕业于原985高校,硕士、博士基本限于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高校,并有担任学生干部和参加社会实践经历,经过初审、笔试、面试、考核、公示、省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等环节才最终确定人选。” 2012年至今,福建选拔引进6批次214名引进生,其中博士109人。现有16人提拔为正处级领导干部,包括1名县委书记、3名县长,省直机关处长1名,市直机关主要负责人5名,还有11名引进生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有85人在2016年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中充实到县乡党政班子中去。 福建省委组织部近期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94%的人认为引进生能胜任工作,92.4%的人认为引进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以来,福建在原有党政类引进生基础上,新增选拔国企类引进生到省属国有企业工作;今年,又增加了科研类、医疗卫生类、规划建设类引进生。 福建省委组织部分管人才工作的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内,将选拔引进800名北大、清华、人大等的优秀毕业生,战略性培养党政后备干部,国有企业、城乡规划、医疗卫生、科研等领域人才。 多名基层干部提出,对于引进生制度,组织上要完善筛选、培养机制,让引进生多“墩苗”,不能把基层岗位只作为“锻炼”“镀金”的跳板。在选拔上要注重实绩,注重群众口碑,创造条件让引进生真正“沉下去”,在基层干出实绩,真正赢得群众认可。(原标题:在基层锻造年轻干部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良 陈弘毅 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