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战士:耄耋之年 不忘初心

来源:福建日报 | 作者:李来生 | 时间:2018-07-30

中学录试三道题

因为读过3年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组织上要培养年轻人不断进步,就动员孙桂生去中学读书。入党介绍人是孙宗权,“要我去考中学,说你去不去,是组织纪律性问题;收不收你,是学校的问题”。

中学离孙桂生家有七八里路,他走到学校时,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大家正在考试,他不敢进去,就站在窗户边上看,监考老师了解情况后,叫孙桂生到对面的二楼考试。

二楼的老师说,问你三个问题,如果都回答出来,三天后到学校公示栏看录取情况。看你能不能回答:一是手榴弹爆炸,是木柄伤人还是铁壳伤人?二是硫黄软膏是治什么病的?三是如果你考不上中学怎么办?孙桂生连蒙带猜地说,一是铁壳伤人;二是治皮肤生疥疮用的;考得上中学当然好,考不上,就回家跟父母种田。

学校一发榜,孙桂生榜上有名。就这样,他变成中学生了。上课几天,他认真听讲,但只懂得些加减乘除,比较复杂点的知识就听不懂了,只好去找学校的支部书记诉苦。支部书记是新四军出身,他说:“你听得懂要听,听不懂也要听。要用心听,你不能回去。”孙桂生说:“我不回去,要去当新四军。”书记听他这样一说,感觉这个学生还是有觉悟的,就说,“那你就去当兵好了”。

为国家新生而歌

学校党支部派人把孙桂生送到新四军1师1团3连,他成了一名小兵。大家看他虽然年纪小,但很懂事,都对他很好。

过了几天,他的档案来了,指导员叫他到连部,翻着档案问道:“你是中学生吗?”孙桂生说:“我才上几天课,我不是中学生。”指导员又问:“你是党员吗?”他说:“我是老党员呢!”连部其他的人一听哈哈大笑,说:“你才多大,怎么成了老党员?”指导员说:“中央规定16岁可以入党,但不算正式党员,要到18岁才能转正。”指导员把孙桂生的情况向上级报告,团部首长一听,说:“他这么诚实,是个好孩子。把他调到团部当文化宣传员。”后来,又送他去当文工团员。

文工团指导员是方奋同志,她认为孙桂生是一个好苗子,可以培养,就送他到苏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第三分校第六队学习文化。学习6个月后,组织派他去战斗连队当文化教员,算是排级干部。孙桂生既是文化教员,又是文工团员。

至今,孙桂生还会经常想起,在那战火纷飞中,他和战友们以歌声为武器,鼓励前方战士奋勇杀敌的情景。那与炮火声相应和的战斗歌声永留心中,因为那是为民族解放,为国家新生而歌唱的旋律。

忆及往事,孙老说自己对共产党特别感恩,当时“我们部队的战士文化水平低,我中学读了没有几天就去当兵,到部队从战斗兵变为文化兵。在文工团工作一年左右,开始不会讲普通话,是文工团团长教我讲普通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