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蜗牛之家”:用爱陪你慢慢走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全幸雅 | 时间:2018-11-20

今年的“99公益日”上,爱心市民与“蜗牛”亲密互动。 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通讯员 邓书榕 摄

东南网11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通讯员 邓书榕 文/图)

16日,沙县府北路“蜗牛之家”,一群特殊的成年人正在学习基本社交技巧。他们因各种原因患有心智障碍,生理年龄从20岁到40岁不等,但心智无一不停滞在孩童时期。心智障碍者多伴有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等症状,学习速度比同龄人显著迟缓,因而有“蜗牛”的昵称,“蜗牛之家”也由此得名。

“蜗牛之家”活动基地从不断变更到固定,教学从不得章法到自成系统,学员人数从4人发展至20多人……尽管前路漫漫,“蜗牛之家”仍在曲折前行。

“小聚会”孕育“大梦想”

55岁的陈凤英经商失败从北京回到沙县,她的女儿阿梅,今年21岁,由于智力发育迟缓,难有长期玩伴;徐小琴的儿子阿华因晚生缺氧而智力低下,她多次尝试让儿子就业,都以失败告终;黎招姬的妹妹小芳因罹患抑郁症,时常走失。

“我们一直在为孩子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团体。”徐小琴说。

2017年6月25日,三个特殊家庭跌跌撞撞走到一起,开始了第一次家庭聚会,并为聚会取名——“沙县融康心智障碍者互助会”。

“‘融康’二字,寄托着特殊家庭的共同夙愿:希望孩子们与社会融合,健康成长。”陈凤英年过五旬,深知陪伴孩子的时间不会太多了。她期望,孩子能像普通人一样,独立完成坐公交、吃饭付钱等社会行为,拥有正常社交能力。

一开始,他们每周聚会两次,但囿于天气变化,活动时常停滞。同年8月,在沙县残联牵线下,沙县文广局特许他们每周六上午无偿使用沙县体育公园综合馆。

教学内容也逐渐丰富:羽毛球、汽排球、跳舞等运动,看菊花展、逛湿地公园、游马岩山庄等郊外活动,到沙县小吃城洗菜、端盘子等社会实践活动……“蜗牛”们的视野日益开阔。

今年夏天,沙县残联再次牵线,联系沙县民政局提供原双拥办一楼办公室,作为互助会免费教学用地,并出资装修和置办教学设备。

“90平方米的专用教室,教学区、办公区、洗漱区、厨房等功能分区明确,黑板、桌椅等教学设备一应俱全。”陈凤英感叹,有了固定教室,教育课程终于能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和实施了。

10月9日,民办非营利性企业“沙县圆梦特殊家庭援助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由陈凤英等7位家长共同发起,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蜗牛”。这也是三明市唯一一家针对心智障碍者注册的非营利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