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拼搏的晋江创业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晋江的鞋业已形成配套完整的产业生产市场。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龙 摄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敢为人先的“创一代” 2018年12月,位于晋江市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总部的利郎文化创意园,正进入建设收尾阶段,预计在2019年2月投入使用。这个融“艺术、时尚、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综合体,透露着利郎集团孵化时尚品牌、助推服装产业升级、打造中华时尚品牌中心的野心。而这个中国知名商务男装品牌,30多年前只是一个兄弟合伙的家庭作坊。 1987年,带着裁缝奶奶遗传的巧手基因,晋江人王冬星(现为利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操起剪刀,试做了一件中山装送给父亲。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拉着两个弟弟踩起了缝纫机,就此开启了利郎男装的传奇史。 “80年代初,晋江正在搞‘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家家户户都做服装,晋江周边出现了一些服装批发市场。父亲看准了销售的便利和人们改善穿着的市场需求,拉着两个弟弟开办仅有几台缝纫机、不到10个工人的家庭作坊,靠着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王冬星之子、利郎商品企划部总监王俊宏说,那时,利郎的西服就如今天的“爆款”,年年供不应求,经销商都在门外排队等着出货,利郎公司随之成立。 而真正让利郎成为国内男装一线品牌的,则是利郎2000年前后大胆前卫的战略。“利郎一贯有‘敢为人先’的作风。”王俊宏说,当时,面临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困难,在这“做大或者倒下”的关头,父辈们大胆地“树品牌”,提出“简约不简单”的品牌口号,并在央视进行“广告轰炸”,让利郎在全国一炮而红,短短3年,利郎男装的销售额翻了10倍。随后,企业继续走品牌扩张的道路,成为“闽派鞋服”的重要一员。 在晋江,像利郎这样从家庭作坊、乡镇小企走出的知名品牌,已有恒安、安踏、特步、柒牌等一大批。如今,晋江市场主体突破16万户,民营企业突破5万家,形成纺织服装、制鞋2个超千亿和食品饮料等5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品牌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一项又一项桂冠花落晋江。 “改革开放,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恒安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认为,是这四个字给了他勇气办起企业,又从服装厂转型生产卫生巾,在扩产扩能时,恒安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使恒安从一个家族式民营企业,不断蜕变成为大型上市公司。“改革开放不仅是时代和政策的方向,也成了我们企业的内在精神。”他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那时的晋江,有一大批有志气、有拼劲、肯吃苦的人敢于拼搏、勇于创业;同时,晋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台了‘五个允许’——允许群众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随行就市、允许供销人员按供销额提取业务费,敢于一路先行的晋江就此迎来了‘草根工业’的崛起。”专家认为,民营企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环境下不断做大做强,让晋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创造了发展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