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水仙茶大会是当地农民最大的盛会。福建日报记者 薛希惠 通讯员 陈晓霞 陈俊毅 摄 坚持生态制茶,走产业发展新道路 “漳平水仙茶近年来发展快,品质是关键。”陈清木说,“在当地,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除草剂是茶农们达成的共识。一旦用了这些农药,茶叶品质势必受到影响,最终受损的还是茶农。十多年前,也有个别茶农为了图方便盲目用药,导致土壤污染,连生长在茶园旁的毛竹都受到影响而长势不好。” 不用农药,如何防治病虫害呢?茶农们通过科学指导及长期实践,摸索出了一条科学高效的方法。在农业专家指导下,他们引进大孢绿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角胸叶甲,集成组装“以螨治螨”、异色瓢虫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物对抗防治病虫害。同时,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料,让茶叶既能长势良好,品质又不受影响。 漳平水仙茶之所以能做到那么生态无农残,是多方面的。陈清木介绍,漳平水仙茶茶园的本身特点是“头戴帽、脚穿鞋、腰系带”。茶园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到位,并没有形成过度开采的情况。由于茶山的顶部、底部、中部都有各种树木或植被,茶园生物链完整,虫害由于天敌的存在,不容易泛滥。而且,当地生态环境良好,茶园虫害现象本身就少,从源头上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水仙茶树属于小乔木,根系较灌木发达,有助于涵养水土。茶园已成为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漳平水仙茶面积超过5万亩,产量1800万吨,农业产值2.88亿元,有茶叶企业1020多家、专业合作社85家。漳平水仙茶已经成了一种产业在当地规模化发展。 在九鹏茶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由于制茶季节已过,车间并未开工。郑伟健正利用农闲时期对车间旁的一叠二维码进行分类,他介绍,这些二维码其实是茶叶的“身份证”,用手机扫描,便可直接进入水仙茶可追溯管理平台,茶园种植、茶青采摘到茶叶加工会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这是去年,漳平市农业局统一要求茶企制作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让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收藏保存也有品质保证。 “漳平水仙茶单单从规模和产值来说,的确是小众茶,但是,我们有自己的品质优势,相信我们的小众茶最终也会赢来大发展。”席海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