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6月集美职校在大田县玉田村举行游泳比赛。范立洋 供图
东南网3月22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吴联参/文 范立洋/供图)
“一个小小的县城,在70多年前就有高台跳水运动!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照片。”当大田一中退休教师范立洋取出几张虽然泛黄,却依然清晰如初的老照片时,一段尘封近80年的“第二集美学村”体育旧事在我们面前慢慢生动起来。
这些拍摄于70多年前的老照片,是内迁大田的集美职校体育运动场景的合影。“在集美师生的带动下,跳水、游泳、篮球、排球、足球成了大田中小学生的热门运动,各校之间的体育赛事更是热闹空前,其中最为频繁的赛事要数篮球。”说起“第二集美学村”的体育旧事,今年67岁的范立洋激情澎湃。
受父亲的影响,范立洋多年来投入收集整理这段历史的工作中,成为集美职校旧址的志愿者和讲解员的带头人。
军事体育,媲美军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处在敌人的炮火威胁之下,为了保存文化血脉和学校基业,集美学校所属师范、中学、商业、农林和水产航海学校都纷纷搬迁。厦门沦陷后,陈嘉庚发出“决将职业科移设大田”电令。1939年1月,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各科脱离联合中学,组成“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简称集美职校)迁至大田。
集美职校搬迁大田后,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日常管理十分严格,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校风良好,秩序井然。
为了适应战时环境,学校每周开展两节军事课。一节理论,内容涉及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国防要义、抗战信念、战术策略、战时国际公法常识、敌国官阶兵种兵力识别等知识;一节军事战术课,主要进行侦察谍报、秘密通信、电信窃取、情报传递、枪械使用、车马驾骑、结绳攀援、摄影、化妆、捕俘格斗、单兵战术、游泳潜水等战事教学。
此外,集美职校还在每年暑期军事夏令营活动中,开设野炊、露营、警戒、侦察、摸哨、捕俘、野外生存等科目。师生们一边读书,一边军训,既学到军事常识、增强身体素质,又砥砺意志、陶冶情操。
时任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在视察大田期间,特地观看了集美职校的军事演习,点评说:“大田集美职校内务全省第一,军事演习战术动作规范、水平高,其综合素质胜过一般的部队,可与正规军校媲美。”

“塔兜潭”高台跳水训练。范立洋 供图
特色体育,造就人才
集美职校学生爱好体育运动,游泳、排球、田径、撑竿跳无不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对体育教育十分重视,山城条件有限,师生就自发动手修建体育运动场地,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服务抗战需求。为此,集美职校还专门制定了《课外活动实施大纲》,其中指出“课外活动之实施,在积极地诱导学生,使其自觉地实践教、训、军合一,以达到德、智、体、群、美五育并进之目的”。
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是抗战期间全国唯一没有停办水产航海专业的学校,也是世界罕见的远离海岸线的“奇迹航海学校”。而奇迹的背后,离不开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在大田时期坚持航海传统特色体育训练。
“远离海岸线,海训项目如何解决?”范立洋介绍说,学校背后仙廷山树木笔直,师生们就砍掉枝丫,设立攀桅项目,模拟水上攀爬,并用绳索把厚厚的木板绑在树木的两端设立浪木项目,让学生们在木板上冲跑跳,模拟船在海浪中的情景,训练平衡力。
大田均溪河贯穿城中,可水深不够水流平缓,海训项目无法开展。师生们就在均溪河塔兜潭处,挖深河道,利用杉木板建造跳水台,开展山城前所未见的高台跳水游泳竞技活动。
航海专业的学生毕业时,不少学生认为适逢战乱,海权尽失,前途暗淡,不免有些沮丧。校董陈村牧鼓励大家:抗战一定会胜利,我们一定会夺回海权,祖国一定会召唤你们,你们的岗位一定会在海上……后来,战争一结束,300多名航海专业的毕业生接母校通知立即到厦门集中,补习四个月,成为香港、澳门、台湾的航运中坚力量,成为新中国优秀的水产和远洋船长。

“黄柏龄跳投” 范立洋 供图
大田篮球,氛围浓厚
大田篮球氛围历来浓厚,从1984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3届篮球联赛,并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生篮球赛、闽中六县篮球赛等大型赛事活动。篮球文化在大田如此深厚,与集美职校内迁有着很大的历史渊源。
当年,大田县立中学篮球队算是岩城里的一支劲旅,不仅成了岩城的霸主,还与全省各大、中学校的强手较量,力克群雄之后,又代表福建省远征广西、华东等地,打遍全国无敌手。
为何集美职校的篮球队有如此高的水平?范立洋介绍,集美职校的篮球风气好,球技高超,每个学校都有篮球队,每个班级也都有篮球队,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经常进行切磋教练,互相提升。另外,当时集美高商第8组学生、前锋黄柏龄是中国篮坛的奇才,他率先采用了“起跳、腾空、投篮”的新技术,每逢这位8号球星上场,全场观众便欢声雷动。黄柏龄毕业后留校任教,续任校篮球队队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田篮球运动的进步和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集美职校回迁,黄柏龄等人先后成为晋江篮球队、福建篮球队、上海大公队的主力队员,参加了全省、华东和旧中国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比赛。1950年,黄柏龄入选国家队并担任新中国首任国家篮球队队长,并获得“篮球国手”称号,先后率队代表中国参加过布拉格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柏林世界青年联欢节。
在国际赛事中,他独创的“滞空跳投”绝技蜚声世界体坛。虽然身高仅1.70米,可是他的跳投绝技却让身材高大的欧洲球员的防守无所适从、束手无策,经常挑起国家队近半数的得分。他的跳投技术成为篮球界的焦点,跳投动作被外国媒体拍摄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和学习,并将此命名为“黄柏龄跳投”“中国跳投”,并奉为技术典范编入篮球教材。
在黄柏龄的“传、帮、带”下,新中国的篮球运动在一个低的起点上起步,以机智、灵活的战术,娴熟、独特的技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为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