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漆线雕:一根漆线,雕出匠人匠心

来源:东南网 | 作者:树红霞 | 时间:2019-04-19

匠心传承,年轻人喜欢就有希望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龙之魂》同款作品,纯手工制作,细节表现丝丝入扣,很好地展现出蔡氏漆线雕特有的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

据蔡水况介绍,这是他为了筹集漆线雕技艺保护资金而作。“2007年,我决定破除代表作不在市面上发行的惯例,将1973年代表作《龙之魂》由厦门惟艺漆线雕有限公司全球限量发行100件。和原作采用木坯不同的是,100件新作改用陶瓷坯,每件都有编号。”

一路走来,蔡氏漆线雕艺人跌跌撞撞。如今,这项技艺能传下来、活起来,还实现了线条之美、色彩之美和图案之美的飞跃,实属不易。这当中,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

早年,漆线雕技艺秘而不宣,且传男不传女。当蔡文沛将作坊迁至厦门时,就打破旧规,广收学徒,公开家门绝技。蔡水况秉承父亲遗志,敞开艺术大门,倾心传艺。

1961年出生的王志强,2006年成为蔡水况的入室弟子,现在是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也是唯一的外姓传人。

在蔡水况的悉心指导下,王志强苦练技艺,仅漆线雕中的龙身制作,他一做就是五六年。记者当日看到,他和庄南燕合力创作的《16英寸茶墨绿年年有余》,线条形态丰富而多变,成功摘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他独创的《春秋》匠心独具,师古求新,荣获第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优秀奖。

因为漆线雕工艺精细、复杂,制作要经起稿、锤土、打底、搓叠麟片、堆龙头、搓线、盘线、绕线、上安金油、贴金箔等十道工序,初学者必须坐得下来、静得住心,至少花三年功夫才能掌握基本功。可年轻人缺的就是这份耐心、这份坚持,这也成了漆线雕技艺传承的瓶颈。

蔡水况在自传中写道:“我早年的学习异常刻苦,先由打粉底入手,继而学习漆线技法、色彩装饰和雕塑造型,历经十年之久,各种技艺始得完备。”如今,他年事已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技艺传承上。

“做漆线雕,既要有体力,更要有精神。尽管我现在还能创作一些作品,拿到市场上也能卖出高价,但是用心培养学徒,把技艺传承好,远比挣钱重要。因为我是厦门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传承是我的责任,只有把漆线雕不断发扬光大,才对得起祖上。”蔡水况说。

小小的漆线雕,留驻厦门的光阴故事,见证时代的沧桑巨变。近十几年来,蔡水况及其弟子坚持到厦门的大中小学传艺,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这项独具魅力的非遗,了解其背后蕴藏的文化。

“漆线雕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中国。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愿意教。”蔡水况说,把漆线雕传统技艺时代化,让年轻人真正喜欢,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