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红色小上海”,迈步新征程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19-06-21

人们在长汀南山中复村红军街体验红色文化。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戴敏 陈天长 摄

福音医院修养所旧址。 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戴敏 陈天长 摄

聚优势,老企技改展新姿

在长汀县博物馆里,至今保留着红军第一套统一的军装。庄严整齐的红军军装,仿佛把人们带回90年前。

1929年,红军进入长汀城后,接收了地方军阀郭凤鸣开设在东大街周氏宗祠的被服厂,更名为“红军被服厂”,设计了红军独一无二的军装样式,赶制完成4000套军装,并发放到红四军官兵手中。从此,红四军有了统一的军装,军容焕然一新。

昔日,这片红土地上诞生了红军被服厂、中华织布厂、红军斗笠厂等一批中央苏区骨干企业。今天,长汀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我省重点培育的五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之一。以腾飞开发区等经济开发区为平台,承接沿海纺织企业转移,聚集了安踏服饰、宏鑫等一批知名企业。

“长汀纺织基础好,积累了不少技术力量。加上政策给力、服务得力,当时吸引了一大批闽南企业纷纷前来落户。”福建天守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马荣说,天守是长汀第一家引进的纺织企业,看中的正是长汀良好的投资环境。

截至目前,全县拥有纺织企业172家。2018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13.2%。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个传统产业如何做到了经久不衰?

“纺织业是长汀的支柱产业,走得再远也不能忘本。我们曾经依靠人口红利,如今正全力争取技术红利。”长汀经信局副局长兰友好说,长汀积极实施“机器换工”,淘汰落后产能,并引导企业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到目前,长汀已有天守纺织等4个技改项目开工建设,荣耀纺织等5个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卡鑫隆、福丰服饰已列入军需物资采购入库供应商,有望再圆军装制造梦。

守初心,新动能开启新发展

中央苏区时期,长汀作为经济重镇,诞生了军民两用的骨干企业,为苏区源源不断输送物资。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不靠海不沿边,产业发展不占优。

怎么办?近年来,长汀用好各种优惠政策,打造政策洼地,迈上发展高地,全力培育新动能。

要素短板掣肘山区县产业发展,长汀找差距、抓落实,出台促进工业发展六条措施等政策;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扩大政府应急还贷和融资担保资金规模;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创新项目并联审批机制……

走进长汀工业新区园区,记者看见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其中,五幢符合医疗器械生产标准的厂房已经封顶。“医疗器械产业是长汀近年引进的新兴产业。不到三年时间,年产值已破10亿元。今年以来,又引进了5家相关企业。”长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开礼说,规划建设新园区,推动集聚效应形成。

招商引资硕果连连,得益于惠企政策的落实和服务机制的完善。用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的话来讲,就是“围墙内的事企业自己干,围墙外的事政府帮助做”。近年来,长汀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联审机制,开辟项目落地“绿色通道”,抱回不少“金娃娃”。仅2018年就有36家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落户长汀。

经济发展着眼百姓福祉。去年长汀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过9%。“保持苏区干部好作风,提升干部精气神,把宝贵的红色财富转化为推动长汀发展的不竭动力。”廖深洪说,这是初心,也是使命。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