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苏区乌克兰”,筑梦新时代

来源:东南网 | 作者:方炜杭 全幸雅 | 时间:2019-06-21

宁化县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是启动仪式的宁化分会场。参加此次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蓄势待发。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东南网6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全幸雅 通讯员 杨连禄)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行军三明途中,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写下这首《如梦令·元旦》。

日前,“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启动,记者来到三明宁化,一路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那段艰苦而又辉煌的历史。

“苏维埃政府就好比父母,我就姓苏吧”

“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走进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原馆长陈端用客家话唱着当地的歌谣,讲述当年宁化妇女割掉髻子当红军的往事。

当年,宁化活跃着一支红色妇女武装,顶起了苏区半边天。其中,苏惠珠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

苏惠珠是孤儿,原本不姓苏,年幼时被卖到宁化做婢女,随主人姓,取名巫珠女,受尽压迫和奴役。

红军来到宁化,领导贫苦群众进行革命,妇女从此找到希望——有了识字的机会,也有了恋爱的自由。

1933年,巫珠女与爱人经自由恋爱到区苏维埃政府登记结婚,需提供个人信息。被问及姓氏,为了感谢党和苏维埃政府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决定以“苏维埃”的“苏”为姓,改名苏惠珠,并投身到革命中,成为南郊区妇女部长。

当时,宁化先后有774名妇女割掉髻子参加红军。

1934年夏,苏维埃政府开展借谷运动,南郊区借谷困难较大。苏惠珠找到大有商号老板在妇女连的女儿连梅英,一同回她家劝说借谷,说服老板带头借出稻谷。

随后,苏惠珠又组织妇女运输队,肩挑、背驮,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上,将9000担粮食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红军作战,受到《红色中华》的表扬。

1934年8月,苏惠珠调任中共宁化县委妇女部长;1935年,她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历史背景:1929年3月,红四军进入闽西地区,点燃了三明的革命火种。1930年春,古田会议召开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赣南。行军三明途中,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写下《如梦令·元旦》,“风展红旗如画”这一名句传诵至今。随着东方军两次入闽作战,三明全域成为中央苏区,当地群众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中央苏区的生存发展和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

以被誉为“苏区乌克兰”的宁化为例,当时仅13万人口,先后有1.37万人参加红军,加上地方赤卫队,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上了前线。当地共筹集粮食约475万公斤、苏区货币54万元,大量银元、被子、军衣等送到前线……

时代新貌:多年来,宁化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发展河龙贡米、薏米和茶叶、油茶“两米两茶”等特色产业,并结合地方实际,持续深化“348”工作机制,探索“三全三扶一档”教育扶贫模式,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去年,全县剩余的21户6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