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石榴镇:石榴花开更盛,红军精神更艳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黄喜祖 陈永镇 | 时间:2019-07-18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革命先烈后代的讲述,不时把参观者带回烽火连天的岁月。红三军在漳浦时间虽短,但大大推动了这片土地革命形势的发展,壮大了闽南工农武装力量。1932年5月中旬,红三军红七师拨出200多支枪,抽调40多名军事干部,配合当地近千名游击队员,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史称红三团。从此,以南靖、漳浦为核心的闽南革命,在红三团的浴血搏杀中越烧越旺,闽南红色区域得到迅速发展。

2017年10月,一支由开国将军后代组成的合唱团,奔赴他们父辈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慰问演出,并特意来到漳浦县石榴镇瞻仰红七师旧址,缅怀父辈的革命精神。当陈伯均大女儿陈进元见到那句“创造铁的红军,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张贞残部”,她一眼就从那遒劲的字体上辨别出,那是“父亲的笔迹”。

为了保护好“红三军红七师师部”这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文物,尽可能恢复当年的风貌,2016年初,漳浦县政府下拨经费作为专项维修基金。当年2月,红七师师部旧址修缮工作开工。

留住红色记忆根脉,守住民族复兴之魂。据漳浦县老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永远铭记那段革命历史,由漳浦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县党史研究室、县老区办三家联合编撰的《漳浦苏区革命史》以及由老促会编撰的《老区风采》等书籍,使当年红七师在石榴坂的革命史实,得以充分的展示。每逢七一、八一、国庆及重要纪念日,一场场再现当年红军故事的文艺表演,便在“乡村大舞台”上展开。

经过修缮,红七师师部旧址如今已成为漳浦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以崭新的姿态激励后人干事创业,书写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我们要守护好这笔精神文化遗产,让它更好地滋养党员干部的心灵。”石榴镇党委宣传委员何远平说。

巍巍石屏峰,滔滔鹿溪水。如今的石榴坂,红火的“红军饭店”、农家乐和农家民宿,成为老区人民新生活的缩影;闻名闽南的“石榴填鸭”,还在讲述说不完的红色故事、道不尽的红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