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经济观察】福建外贸逆风飞扬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郑璜 吴毓健 | 时间:2019-07-26

勇于开拓,创新求变

有鲜花的地方,就有蜜蜂勤劳的身影。福建外贸人,同样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

面对国际市场上的“东边日出西边雨”,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意识普遍强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已近1/3,高于整体贸易增速,给出口提供了辗转腾挪的空间。

2013年成立的福州德塔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同类产品出口国内排名第一的民企。公司副总经理朱淑华介绍,他们的工业用柴油发电机组,在东南亚、南美等“一带一路”新兴国家市场前景广阔。

朱淑华介绍,公司坚持两条腿走路,中小功率产品价格质量都有竞争力,主要依靠国外代理商备货分销;大功率产品多数以项目总包的方式运作,需要全程跟进,提供接续方案。前者利润不高,但量大,“短平快”的操作有利于资金回笼;后者周期长、技术门槛也比较高,主要为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项目运作实力,着眼长远。

“依托‘互联网+’,我们正整合国内制造资源,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今年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朱淑华说。

相比传统外贸的低迷,跨境电商发展势头正盛,福建跨境电商出口已连续数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从批发贸易走向跨境零售,这是未来的趋势。”福建纵腾网络副总经理李聪说。

一度成为eBay在全球最大的卖家,纵腾却在2014年转型做了跨境电商的生态服务商,近年来主攻跨境物流,并持续发力海外仓布局。

“成为服务商,可以承载整个行业成长。”李聪说,路修好了,大家跑起来都能比较快。

在他看来,即使没有贸易摩擦,中国企业也会进入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化运营时代,“传统外贸企业也应该尝试新的贸易方式了”。

新业态新平台,解决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使用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难题,石狮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上半年出口货值超过50亿元,拉动全省出口1.4个百分点。石狮的服装、晋江的鞋、南安的水暖、德化的陶瓷、宁德的电机……福建的个体私营企业正通过这个平台把产品卖到世界。

探索新市场、新贸易方式,主动的应变转型,让福建外贸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凝聚合力,抱团发展

离开了群体的蜜蜂,永远酿不出花蜜。福建外贸人从蜜蜂身上看到抱团发展的力量。

林春菊从事了20多年的食用菌加工,她的古田县吉发食用菌有限公司没有出口资质前,要把产品卖到国外,只能以国内贸易方式卖给外贸公司,国家各项补贴享受不到,还多了一道资金回笼风险。

2016年春节,她投入1000多万元建起新厂,又花300多万元添置冻干机等全新设备,取得自营出口资质后的第一年,便实现自营出口6000多万元。

古田的食用菌出口企业在2015年只有15家,分布零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如今已增加到45家,出口总值从4.47亿元增加到16.18亿元,全县外贸出口总值快速倍增。

古田县商务局局长陈美珍介绍,县里400亩的省级工业园区,已入驻食用菌企业170家。同时,按照“大中小”分类规划产业布局,建设多个工业集中区,通过引导企业“退城入园”等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升级。这里还有全国唯一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产品已卖到东南亚、日韩、北美、中东等地。全县建有公共备案基地32个,为食用菌外贸出口企业提供质量保障。

2018年,全省新备案企业数、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数和新增进出口额均创近三年新高,前6个月又新增外贸经营者备案企业4294家,外贸经营主体队伍持续壮大。

然而,面对环节众多、专业性强的外贸业务流程,不少中小企业却犯了难。

厦门嘉晟一直专注做一件事,就是做好“外贸管家”,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处理货代、报关等一系列琐碎事务,让企业能更专注于研发、品牌等核心业务。

助推外贸企业抱团发展,各方汇聚合力——

“福建品牌海丝行”系列活动亮出“闽货”招牌,引导企业抱团开拓新市场;精选出的百个境外专业优质展会,为产品借力展会平台寻找商机。

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商务厅与进出口银行、中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00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和100亿元支持中小外贸企业专项贷款将在三年内落实。

出口信保对新兴市场保费补助比例更高,以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和经营成本。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被列为专项行动,全省口岸收费有了目录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上线出口退税、海外仓系统等108项功能,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上年度压缩三分之一、集装箱进口环节合规成本较上年降低100美元……

“福建优势产业与国际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在外贸中具有独特优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林坚强认为,只要打好“组合拳”,激发企业创新、转型活力,福建有条件、有能力、有底气实现外贸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