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家辉教导孩子们少林南拳。杨超斌 摄
东南网7月26日讯(本网记者 杨超斌 通讯员 易振环 许颖 实习生 林益帆 李纪腾)“先学德,后学武;若无德,何能武。”2017年的暑假,还在就读大一的唐家辉在自家的六楼创办了“德武堂”。三年来,近40位学生从这个练功房里感受到了传统武术的魅力。近日,记者走进德武堂,与唐家辉分享他的故事。
“教练收徒以武德为重,平时教育我们要做到以德修武、以武助人。”身为洪光荣最后一批弟子的唐家辉以教练的教育理念为宗旨,创办了自己的门派。
武学宗师、桃李满天下,说洪光荣,就不得不从福建莆田南少林武术说起。
广泛流传于莆田民间的南少林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种类之一,其起源于南方少林寺僧武术。据史料记载,在明代末年的反清复明运动中,地处莆田西天尾南少林寺被清廷重兵围剿焚毁,寺中武僧流散隐入莆田民间。于是,少林寺武术开始在莆仙民间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今活跃于莆田武术界的“三十六宝拳”“贵麟拳”“护院单刀”等拳种、器械皆是由南少林七十二绝学演化而来的。
已年近七旬的洪光荣出生于武术、中医世家,5岁起就随父习练基本功和基础套路,后师从兰少周、王银天,比较全面地传承了南少林武技,水平达中国武术七段。1980年,他代表中国武术团出访日本,表演“三十六宝”。1995年,他参加首届“国际少林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表演“三十六宝”,荣获金奖。2018年,洪光荣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少林武术(莆田)”代表性传承人。
近40年来,身为莆田南少林武术协会会长的洪光荣培养出一大批全国乃至国际武术大赛冠军,荣获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等多项荣誉。此间,他与林志平、蔡永希等倾力扶持培养濒危拳种后继传承人,让协会会员先后在全国、全省的武术比赛中荣获260多枚金奖,而唐家辉就是其中的一员。

洪光荣指导唐家辉。许颖 摄
自小体弱的唐家辉从三年级时开始研习跆拳道,初三那年,拜入洪光荣门下,传统武术的一招一式打开了他习武的大门。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三点,从基础套路到拳术、器械,汗流浃背、全身酸痛,是唐家辉三年习武过程中的家常便饭。经过多年的练习,唐家辉从教练身上继承了三十六宝拳、佛祖棍法、五雷拳等,如今更是成为“护院单刀”项目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2016年,洪光荣与吴鹤、陈玉樵等人一改传统武术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通过文字、配图等记载南少林民间拳术的项目及套路,避免因老拳师的逝世,而让南少林传统拳术消弭在历史长河中。不会用电脑的洪光荣用笔写下十多厘米厚的手稿,查阅大量资料,几经修改、增减,历经3年,正式编辑出版《莆田南少林武术》一书。
“洪教练为了传承,创新了教育方式,这也让我多了一份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更加喜欢传统拳术,成为我时常钻研的问题。”唐家辉回忆洪光荣教育自己的方式,针对现代孩子喜欢新鲜感、荣誉感等特点创新了教学方式。
唐家辉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武术,放低了入门门槛,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日常教学时,唐家辉一方面将拳术的招式拆解开来,利用历史故事和生动形象的介绍,让孩子们更能牢记拳术套路;另一方面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因材施教,教育他们所感兴趣的拳术器械;最后,通过定期举办竞技比赛,既起到了检验成果的初衷,也提高了学拳的娱乐性。
“现在当了教练,才知道洪教练当初的辛苦,也更明白身上的担子。”2017年年底,唐家辉带领自己的学员在福建华夏第四届传统武术精英赛中斩获了6金3银5铜的优异成绩。从学拳到教拳,从继承到创新,这个大男孩立志要让莆田南少林武术走得更远、走得更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