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在上汽宁德基地的车身车间,工人正在给车身焊接机器人上件。郑大宵 摄 连日来,晴热高温,热浪袭人。不过,在上汽宁德基地项目现场,记者见到,工人们正顶着酷暑,在热辣的太阳下挥汗如雨,或铺设路面,或安装器械,或修筑防浪墙…… 从今年8月1日起,宁德市开展“大干50天,决战决胜保竣工”活动,以保障上汽宁德基地批量投产。上汽宁德基地项目 自去年4月开工以来,全速推进,短短14个月就实现第一台汽车正式下线。目前,上汽主机厂已完工试产,31家供应商厂房已全部交付,45个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已完工16个。 上汽宁德基地是宁德市抱回的又一个“金娃娃”。近年来,宁德着力抱好“金娃娃”,引建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目前,宁德已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推动新宁德建设驶上了“快车道”。 转变方式 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 招商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这些年,宁德市每年都制定实施千亿招商计划,“我们主动改变以往‘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招商理念,着力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宁德商务局负责人说。 从2018年开始,宁德就把工业产业项目招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每年安排500亿元工业招商任务,今年再部署400亿元“短平快”的第三产业招商目标,为赶超发展注入新动能。在这一目标引领下,宁德招商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宁德全市新签约工业项目77个,总投资384亿元。 如今,宁德市工业经济已形成“3个3000亿”的滚动接续态势,即在2018年全市实现工业产值3000亿元的基础上,目前在建项目达产产值可达3000亿元,正在对接洽谈项目建成达产后又可形成3000亿元的工业增量。未来几年,宁德将加速向“万亿工业时代”迈进。 “在招商引资中,我们推动龙头招龙头,促进战略协同发展。”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表示,宁德在集中精力、集成政策、集聚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同时主动与宁德时代、青拓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产业规划、谋划产业布局,突出做好“以商招商”文章。 比如,充分发挥宁德时代的龙头带动作用,强化政企联合招商,促成上汽宁德基地落地建设,打造全省第一、全国靠前的整车生产基地;依托青拓集团这一全球不锈钢行业龙头,引进国内循环经济领军企业格林美公司,建设世界领先的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园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服务业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宁德成功引进服务业龙头项目——深圳正威集团投资东南总部项目。这一总部将承担正威集团东南区域的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以及相关产业的供应链、研发、金融服务等业务,项目建成后年营业收入将达到或超过250亿元。 补链建群 创造协同融合发展效应 如何让一个龙头企业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宁德紧盯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核心链条抓招商,近两年累计对接产业链项目225个、总投资1050多亿元。 在锂电新能源产业上,宁德目前已引进落地37家配套企业,涵盖正负极材料、隔离膜、电解液及电池构件材料等核心部件,使得两家龙头企业80%的采购可就近实现,去年该产业实现产值487.3亿元、增长31.7%,2020年产值可望突破1000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同步引进31家一级核心配套商企业,纳入整车厂主流程同步规划建设,第一台通线车已于今年6月28日下线。一、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产能将达到60万辆,产值可近千亿元。 在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上,宁德已建成以青拓系列项目为龙头,甬金、宏旺、海利、上海克虏伯、奥展等项目为配套,实现200系、300系、400系产品全覆盖,涵盖“原料-冶炼-热轧-冷轧-不锈钢制品”的产业链条,去年该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正加快引进建设下游高端项目。 目前,宁德的这四大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协同性强,形成全闭环循环发展新模式。郭锡文指出:“我们已对接引建青美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格林美循环产业园项目,形成从镍、钴原材料提取到正极材料、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制造以及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闭环,实现制造业‘正向、逆向’循环发展。” 此外,宁德正在加快对接引进世界500强的铜加工企业,今年铜材料产业招商取得突破,正威铜基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地。 更令人惊喜的是,宁德探索创新出山海联合招商机制为突破口,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链项目向宁德其他县(市)延伸拓展,实现四大主导产业链项目在全市县域全覆盖。 如今,一个个“小而专集群”正在支撑着四个“大而强集群”。比如,福鼎邦普三元正极材料和鼎盛钢铁汽车板材、霞浦时代一汽合资项目及新能源产业链项目、柘荣不锈钢产业集中区、周宁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屏南新能源核心材料和汽车发动机、寿宁铬铁项目、古田杉杉负极等一批百亿级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相继建设,实现四大主导产业链项目在全市县域全覆盖。 全程服务 营造企业发展暖环境 “企业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得好。”宁德市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宁德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市级“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比例位居全省前列,项目前期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中心城区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等。同时,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近年来累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等共55亿元。 不过,对于重点项目,宁德创新建立“一把手”抓招商、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企业、专业性干部驻扎重点项目一线等服务机制,深化一线服务,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为服务上汽宁德基地项目,省级领导密集到项目一线调研指导,省重点办建立半月一协调、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公报等机制。宁德市委主要领导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市四套班子全员出动,抓进度、抓调度、抓落实,并建立市区两级双向沟通协调机制、项目协调机构与项目业主合署办公模式、实行“一日一协调”工作制度等,在雨天占近60%的气候条件下,仅用了14个月,一座“汽车城”就拔地而起,刷新了项目建设“宁德速度”。 引进重点项目,做好人、财、地等要素保障。宁德市工信局负责人说,“要让有限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产业集中,推进工业用地‘腾笼换鸟’。”去年以来,仅通过整合船舶修造、冷轧硅钢等行业“僵尸企业”,盘活了2000亩土地,布局鼎盛钢铁精品钢、青美新能源产业园、格林美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大项目好项目。 当然,企业发展,还急需金融活水浇灌。宁德出台《宁德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五条措施》,帮助宁德新能源、青拓集团等18家企业争取政策性融资和授信300多亿元,并设立2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 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人才保障是关键。近年来,宁德着力实施“三都澳人才计划”,落实好一揽子政策,加快补齐高端教育、高端医疗等短板,帮助企业引才聚才。 图片新闻

▲宁德锂电新能源特色小镇,将以锂电新能源产业为主导,打造集科研培训、企业生产、居住服务、科普教育、文化休闲及生态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世界一流锂电新能源产业创新先导区”。 刘忠忠 摄 [闽东] 四大主导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闽东已基本形成“四梁八柱”产业体系,即“4+6”工业产业体系。“4”是指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6”是指发供电、食品加工、电机电器、合成革、生物医药、冶金特钢等六大特色产业。 锂电新能源产业。短短10年间,锂电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速发展。目前共对接落地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项目34个,总投资251.7亿元,建成达产产值788.7亿元。产业主要布局蕉城、东侨,产业链在全市延伸布局。宁德已成为全球最大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正极材料生产基地。2018年完成产值474亿元、增长25.8%,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5.6%。 不锈钢新材料。不锈钢新材料产业是宁德最早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建成以青拓系列项目为龙头,甬金、宏旺、海利、上海克虏伯、奥展等项目为配套,实现200系、300系、400系产品全覆盖,涵盖“原料—冶炼—热轧—冷轧—不锈钢制品”的全产业链条,2018年完成产值1048亿元、增长14.6%。宁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汽宁德基地项目是我省目前设计产能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项目。项目位于宁德蕉城三屿园区,总用地约6800亩,整车项目一期总投资约50亿元,实际产能30万辆。2018年4月28日正式动工建设,2019年6月28日首台通线车下线,计划于2019年10月实现正式投产。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用时14个月,创下了新的“宁德速度”。同步引进建设的31个配套商项目,涉及零部件占整辆车体积的80%,总投资34亿元、达产产值77亿元。二期预留同样规模产能,合计60万辆产能,在国内规模较大,全部建成达产后,合计配套商项目,年产值可达近千亿规模。 铜材料。中铝宁德蕉城40万吨铜冶炼基地项目于2018年6月点火试车、同年10月建成投产入库统计,2018年实现产值28.2亿元。该项目是福建省与中铝集团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总投资52.8亿元,设计规模为年产阴极铜40万吨、硫酸146万吨,项目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以上。201 7年5月投用的宁德保税仓库是中铝首个建成投用的保税仓库,为中铝项目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铜精矿进出口和资源战略保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