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院士讲述历经12年,成为中国第一个水文学博士经历。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
夏军院士通过简介学科的专业性和系统方法的共性向师生们例证了系统思维方法在学科的知识积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地位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价值,展现了系统思维方法和学科交叉融合在学术研究中的巨大魅力。同时,夏军院士还结合自身的学习与探索科学的坚守,围绕如何实现个人成长和取得学术研究成果的“五问”和师生们漫谈为人处世和读书治学。从“为什么会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这一问中,夏院士告知同学们,水与气候、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社会息息相关,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他并用一系列真实案例让同学们明白了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要充分领会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好科学知识,掌握自然规律,尊重和利用自然;从“科研之路漫长,如何做到坚守?”这一问中,夏院士通过师训班、研究生硕士、博士12年的的艰辛求学之路,引导青年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好学,既要谦虚又要有自信。他说,当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了争得学习机会,他是扛着麻袋提前去排队,吃住在计算机室里,直到完成相关任务;从“科研创新的根基是什么?”这一基础性的研究问题中,夏院士回顾自己的引路人导师叶守泽教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培养,强调科研创新要打好基础,培养自己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和独立的社会生活能力,通过夯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以致用,将所学基础理论充分运用于应用实践;从“面对困境如何坚守?”这一问,夏院士也为青年学子支招,他指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国家事业结合,不断学习新的事物,不断探索新的问题,保持不衰的求知欲,面对困境不气馁、不放弃,不自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后,围绕着“如何在人生和科研道路中走得更远?”,夏院士指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必须要养成,要做好充分准备,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交叉学科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满腔热情要与脚踏实地工作结合。
夏军院士寄语在座青年学生:“天道酬勤,衷心祝愿福建师范大学的莘莘学子们学业有成,德智体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