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师黄昱熙演示无人机沿正方形形状飞行。通讯员 林劼 摄 东南网12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在每年一届的数字建设中国峰会上,总有不少青少年前往现场观摩的身影,这是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更加贴近社会、接近科学,提升科技素养而精心安排的一项重要的科技体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未来生活到底有多神奇?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对于青少年来说,又该如何迎接?在福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正在学校逐渐走俏起来。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上什么?一起去试点校看看 纸卡也能编程!您没看错,在Scratch编程无人机几何形状的飞行控制课上,创客教师黄昱熙发给小朋友们一叠带有指令的小卡片,引导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编辑出一条无人机沿着正方形飞行的路线。 创客教师黄昱熙的解密:“本身Scratch就是一个积木式的编程,是可视化的,让小朋友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很容易去理解每一步有逻辑的步骤,就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然后我们再把他们的思路在软件上驱动就可以实现让无人机沿着所设计的几何形状飞行”。 无线通讯与智能通讯控制作品展示。通讯员 林劼 摄 排列纸片可以编程,做游戏也是编程!来看看这堂二年级的趣味运球课,小朋友们在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在方格线上沿着前后左右方向前进或后退。“这个游戏其实蕴含了很多编程思想。”福建师大附小科学老师郑恩介绍说:“让学生从起点运球到终点,来寻找哪种路线最短,这其实是规划路线的问题,那如何规划最优路线,就可以用到我们编程课上的贪婪算法”。 人工智能教育课仅仅只有编程吗?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其实,人工智能教育课是综合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心理学、设计等内容的综合学科。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冯彦介绍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情况。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冯彦介绍,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的普及和运用。福建师大附小将人工智能课程融入学校的“智慧——生长”生态型课程体系。师资结构上,将科学组和信息组合并,成立科技组;课程探索上,从普惠性和拓展性两个维度尝试开发、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校本课程。以“数学与科学”领域的国家课程为基石,连结多学科,引入知识建构、STAEM教育、项目化学习等先进理念与学习方式,校内外携手,试点先行,逐步推进。2018年秋季起,学校在二年级至六年级开设了实验班,开设《裤兜机器人》《python程序设计》《IOT物联网智能生活》《Micro:bit小麦创客生活》等课程作为试点。在北京召开的2019年青少年实践与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福建师大附小副校长冯彦做了《立足课程,面向未来—谈人工智能课程在小学的构建与实施》主题演讲。 在福州实验小学,学校从认知、思维、创造3个层面来制订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整体目标,通过体验和操作等方式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构成、基本原理、常见应用,让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欣赏。学校将机器人竞技活动擂台、人工智能搭建主题作品等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科技创意展品通过科普的方式展出,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科普活动,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兴趣。学校还开设了人工智能教育特色班,从2018年寒假开展至今,近1年内总共教授了两批学生近60人。 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2018年以来,在福建师大附小、福州实验小学、福州市鼓楼区钱塘小学等3所省级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积极探索实施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提高学生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素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试点校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我省确定厦门市湖里区、福州市晋安区为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福州第一中学、福州市中山小学、福州市屏东中学、福州市鼓山中心小学、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市滨北小学、漳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市实验小学等17所中小学为福建省第二批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如何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福建省机器人科教协会会长廖福林认为,小学阶段结合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课程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有序推进人工智能知识普及;初中阶段可结合相应学科组织开展人工智能编程教育,初步掌握人工智能编程技术;高中阶段可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STEAM教育、创客教育实践,探索开发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模式进行科普创作能力。 福建省教育装备展示馆人工智能科创分馆揭牌成立。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福州大学电力系统与装置产业研究院院长缪希仁认为,高等教育反哺基础教育,要打造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协同创新共同体。缪希仁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青少年教育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政策加速推进。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生要学会把人工智能当做思考的另一种方式,人工智能课程并不等于编程课程。编程是实现人工智能一种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认知代码背后的人工智能思维。他认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建立起中小学、高校、企业、教育部门组成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中小学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主角;高等院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工科院校为中小学进行助力激活,师范院校为中小学注入师资;教育部门要在政策规范与导向上发挥作用。AI企业要在人才助力、教具平台开发方面做出协同努力。 记者了解到,11月中旬,省教育厅组建由高校人工智能专家、中小学相关学科教研及教学一线专家组成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指导和引领。同时,组织开展试点校教师培训,着力破解人工智能教育推进过程存在师资缺乏、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难题,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此外,日前,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也在福州成立。福建省人工智能科教学会的成立,集聚福建省人工智能的专家、名师的人才资源,搭建人工智能技术交流、科普教育普及应用的平台,在服务地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在近日举办的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工作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表示,此次举办人工智能教育专题培训班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今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开展的两大任务:一是要利用好人工智能的优势来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特点,开展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成才;二是通过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让学生对人工智能有基本的意识、基本的概念、基本的素养,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创造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