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锦泽:助力乡村振兴 书写无悔青春|我们的创业青春

来源:福建教育电视台 | 作者: | 时间:2020-05-26

在校时,他奔走乡村,

只为践行心中的理想信念;

毕业后,他返乡创业,

只为让更多的人回到乡村;

现如今,他引凤还巢,

为乡村人才振兴凝聚起了一股澎湃的青年力量!

他就是裴锦泽,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创业弄潮人。

裴锦泽在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上分享经验

裴锦泽就读福建农林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情系“三农”,多次策划组织开展公益助农活动,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先后获评福建农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福建农林大学道德模范人物、2015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2017年中国社会企业家创业之星。创业项目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单项奖等奖项。

◆情系乡村勇追梦 学好专业为三农

1991年,裴锦泽出生在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从小跟着父母学种植、搞养殖,让他对农业、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2011年,裴锦泽如愿考上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大一时,裴锦泽牵头成立了福建农林大学“三农”爱心社,组织同学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帮助农户做技术服务,后来他还联合创办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为农户解决农产品营销问题。

在一次与农户的交谈中他发现:农村缺的不是好产品,而是能把好产品卖出去的人才。当时裴锦泽就意识到,只有更多的人才回到乡村,才能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在专家团队的支持下, 2014年5月,裴锦泽开始筹划“引凤计划”——引导更多人才回到乡村。

“引凤计划”启动后,裴锦泽就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寒暑假甚至是平时的节假日,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返乡、下乡助农中。寻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学生团队深入乡村开展服务、根据专业为服务乡村的大学生提供技能培训……截至毕业前夕,他共引导、服务、对接大学生返乡、下乡实习、实践上万人次。

2017年春季,就在裴锦泽的“引凤计划”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他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和挑战——研究生毕业后是继续做公益还是考公务员或到公司求职?面对裴锦泽的迷茫,学校创新创业导师刘聃告诉他,或许可以尝试走一条公益创业的路子,通过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寻找创业导师们的支持,形成自己的一套商业模式,这样就可以兼顾公益和创业了。就这样,2017年5月,裴锦泽成立了福建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开始了公益创业之路。

◆公益创业行路难 坚定理想再前行

虽然做公益是一把好手,但商业模式却让裴锦泽犯难了。在多次的创业辅导下,“引凤计划”才有了初步的商业模式,裴锦泽和他的团队也成功报名了第三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你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保障团队的可持续收入?”、“返乡创业失败了怎么办?”比赛中,评委的一连串提问让裴锦泽有些招架不住,也引导他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的,走进社会里的创业是真实而残酷的,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可能摔得很惨。当时的比赛输了,但裴锦泽觉得他在比赛中的收获比获奖更有价值。

就在裴锦泽准备忘掉比赛回乡搞点小项目糊口之际,一个重大的转机来了——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全国招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走进陕西梁家河,体验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发挥团队优势帮扶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由于长期公益助农,裴锦泽和他的团队被选为代表之一,参加了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成为全国17个签约项目之一,参与到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体会的行动之中。

2017年8月15日晚,裴锦泽所在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微信群沸腾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时至今日,说起总书记的回信,裴锦泽依然饱含激情和动力。

裴锦泽与扶贫志愿者合影

◆“引凤计划”再升级 重入赛场勇夺金

为服务返乡人才,团队与闽清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闽清县三农服务超市。说是超市,这里并不售卖货物,而是个一站式服务平台。在这里,返乡创业者或本地农业企业能够获得政策申报、技术指导、金融对接、品牌营销、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支持。

2018年7月,福建省“师带徒”引凤还巢计划在闽清县启动,高层次人才、乡村创业人才、高校青年人才齐聚一堂,共同拉开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序幕。以闽清为基础,项目迅速扩展到了泉州永春、漳州平和、龙岩长汀等地。至此,“引凤计划”有了完整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和清晰的商业定位:返乡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经过一年多的打磨,裴锦泽带领团队再次登上了“互联网+”大赛的舞台,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摘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的桂冠。

◆从小着手勤探索 服务三农有成效

获得金奖后,裴锦泽没有骄傲,而是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带领团队沉下心来,到乡村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闽清县有三大宝:橄榄、糟菜和粉干,其中橄榄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不少民间师傅掌握着橄榄露、橄榄酒和橄榄果醋的制作技艺,而且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福建省青榄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一家家庭式作坊,企业负责人陈世忠向记者介绍:“以前都是自己做,橄榄收成的时候,全家都忙着去制作橄榄露和橄榄酒,拿去市场上也好卖,我们这个技艺传了好几代,但作为家族企业都没什么人才,不懂要怎么做大做强,更不懂得要怎么去包装它。”

“以前要跑部门,要提交材料都是花钱请外面公司的人来做,现在他们来帮忙,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而且都是免费的。这次他们还帮着我们去申报橄榄露非遗项目,真的是很感谢他们!”聊起裴锦泽和他的团队,陈世忠难掩心中的感激。

裴锦泽和他的团队成功帮助乡村各类主体申报了农业产业强镇、乡村振兴试点村等多个项目,还形成了一套政策申报模式,大大降低了农业企业政策申请的成本,提高了效率,让政策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业企业的发展。

◆凝聚英才在乡村 乡村振兴正当时

“人才是乡村最宝贵的资源,我们首先要引导人才返乡,然后再做好返乡人才服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裴锦泽的办公室里,来自清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等高校的学生正在实习、实践,她们所做的事情,正是乡村最欠缺的。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大二学生张若澜是一名美术爱好者,她主导设计了橄榄露品牌形象和芋头主题IP,生动形象地将农业产业与地方文化展示了出来;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大三学生江华丹为农产品编写直播文案,帮助农户开通抖音,助力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在帮助农户的同时,她们也找到了自己的创业项目。

在永春县创新创业的李怡龙,便是从“引凤计划”走出来的典型创业代表。和众多小创业者一样,李怡龙在创业初期面临着商业模式不明确、创业资源缺乏、人才不足等问题。在裴锦泽团队的帮助和服务下,他有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明确目标,获评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最具潜力奖等多项荣誉,担任永春县青年红色筑梦双创基地主任,正在凝聚和服务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企业规模也从“百万”级做到了“千万”级。

除了乡村本地人才,高校人才也是裴锦泽团队打造的一个亮点。在平台和团队的支撑下,通过“引凤计划”牵桥搭线,清华大学与闽清县人民政府签订合约共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裴锦泽便是地方站长。2018年5月至今,已经有近十支清华团队服务闽清、实习实践,为闽清的教育扶贫、农业产品、乡村规划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作站也获评清华大学5个优秀站点之一。

◆扎根广阔农村 绽放青春理想

福建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进驻闽清的两年多时间里,裴锦泽和他的创业团队不仅打造了“闽清有礼”、“芋崽”、“橄榄露”等多款农业品牌,还积极开展筑巢引凤服务,引导青年人才返乡、下乡开展实践、助农等服务12700多人次,服务乡村创业青年、农业企业、农户等3000多人次;对接高层次人才服务乡村20多人次……

在乡村扎根并不容易,但裴锦泽和他的队员们坚信,农村广阔的空间是最适宜施展拳脚的舞台。“不仅要有决心和毅力,还要善于思考,不断提升自我,我们希望用青春,用理想信念去书写一个时代的篇章,我想这个篇章不管有多大,但只要属于我们自己的,它一定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