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类——历史类著作,比如地方志。 《寿宁待志》是冯梦龙在寿宁为官期间,编的一本县志性质的书。此书没有套用旧县志的八股形式。为什么要取名为“待志”呢?他的观念是,事物都是有个认识过程的,过去的县志,肯定有很多东西写得不清楚,他认为自己写的也一定有一些不准确不全面的地方,需要“等待”以后的人继续来补充完善。基于这样的想法,冯梦龙把这本书叫做《寿宁待志》。 冯梦龙的《寿宁待志》国内原本已亡佚,仅见于书志目录。1981年,寿宁县将日本上野图书馆藏的孤本《寿宁待志》以胶卷本的形式引进回来,经点校后交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冯梦龙为官实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第八类——史论史评。 这些主要是冯梦龙晚年写作的。清军入关之后,明朝眼看就要灭亡了,为什么明朝会灭亡?冯梦龙就写了一些有关历史方面的评论文章来分析总结这个问题。 ◆第九类——史传。 这方面冯梦龙最有名的作品是写王阳明的《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 ▼冯梦龙儒学著作 ◆第十类——儒学研究著作。 冯梦龙研究儒学也写了不少著作,如《孟子指月》《春秋衡库》。 总的来说,冯梦龙在历史上的定位,最重要的还是文学家,其代表作就是“三言”。 (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