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寿宁县从日本上野图书馆引回冯梦龙《寿宁待志》微缩胶卷本。
1982年,寿宁县从日本上野图书馆引回冯梦龙《寿宁待志》微缩胶卷本。 同年7月,福建省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凌到寿宁采访时发现这个重要的报道线索,立刻写成“寿宁县挖掘出研究冯梦龙生平和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寿宁待志》”,并在省电台播出。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福建第一篇介绍冯梦龙的新闻报道。 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冯梦龙著的《寿宁待志》(陈煜奎校点),这是全国最早出版此书的出版社。 1984年4月,福建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郭风到宁德地区检查精神文明建设,记者王凌陪同考察时汇报了冯梦龙《寿宁待志》的发现及出版过程,并建议由省作协在当年(冯梦龙诞生410年及入闽任寿宁县350年)召开纪念会,得到郭风的赞同和支持。 同年,福建省作协原秘书长、著名作家陈侣白在福州与王凌商谈,确定了冯梦龙纪念会召开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年5月,闽东冯梦龙研究会正式成立,王凌向上海《文学报》发去报道并在头版刊登,称这是全国第一个研究冯梦龙的地方学术团体。 1984年11月9日,福建省作协在福州(省文联会议室)召开纪念冯梦龙诞生410年及入闽任县令350年座谈会,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化厅厅长许怀中教授,福建师大原副校长、国学大师黄寿祺教授先后作了系统评价冯梦龙的发言。 王凌也应邀在会上作了《冯梦龙研究应该有一个大突破》的发言,针对当时学术界对冯梦龙“看缺点多、肯定成就少”的倾向(集中体现在《辞海》1981年版“冯梦龙”条目的表述中),提出“过去对冯梦龙及其作品的研究较多从考证角度出发,而较少进行总体研究,较少放在中国文学史作纵的考察,较少放在世界文学史作比较研究,因此无法正确认识冯梦龙的作品(特别是《三言》)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中新社11月9日以显著位置报道“福建纪念冯梦龙入闽三百五十周年”,其中介绍了郭风主持座谈会时的总结讲话。《福建作家通讯》1985年第一期全文刊登许怀中、黄寿祺和王凌三位同志“在冯梦龙纪念会上的讲话”,并加“编者按”。 1984年11月15日,当时在全国文坛有重大影响的上海《文学报》全文发表王凌的文章,题为《应该有一个大的突破——对冯梦龙研究的一点看法》。不久即被《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转载目录介绍到全国。《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在1985年20期显著位置刊载论文《一九八四年明清小说研究中的新特点和新方法》,该文突出提及“王凌提出冯梦龙研究要有一个大突破,从方法上讲必须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强调进行总体研究、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认为这是明清小说研究方法论上的一个新突破 1985年3月,寿宁县冯梦龙研究会成立。寿宁县委、县政府在旧地重建“戴清亭”,并请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写“冯梦龙宦寿旧地”镌刻在“戴清亭”旁的石碑上。寿宁县还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冯梦龙纪念室”,请时任福建省长胡平题写匾额。 1985年10月8日至12日,在中国俗文学学会的牵头指导和中共宁德地委书记吕居永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福建省文联、海峡文艺出版社、《福建论坛》杂志社、江苏省社科联等的大力支持,中共宁德地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冯梦龙学术研讨会(在宁德召开,赴寿宁参观)。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和日本朋友,大会收到论文三十多篇。宁德地委委员李治礼致开幕词,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路工致闭幕词。 大会形成的《全国首次冯梦龙学术讨论会综述》在《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5年6期发表,旋即被《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书刊资料复印中心》1986年第二期全文刊载,同时在福建作家协会主办的《福建作家通讯》等刊物转载。 王凌在大会上发表的主旨论文《试论冯梦龙及“三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刊载于《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第二期,题目改为《“三言”为文学史提供了哪些新东西》,旋即被《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书刊资料复印中心》1986年5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分册)全文刊载。1986年7期《新华文摘》专门介绍了《 “三言”为文学史提供了哪些新东西》,指出“三言的可贵之处都在于它第一次把以手工业者、小贩、小商人及其妻女为主的城市平民作为正面百姓人物写入作品”。 1986年5月13日,时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薛汕先生在北京召开中国俗文学学术研讨会时,对中国俗文学学会于1984年成立以来的研究工作作了初步总结,列出四大学术成果,其中第二大成果就是“以全国首次冯梦龙学术研讨会综述为代表的研究成果”,指出这个《综述》是中国俗文学学会和其他九个单位联合发起,在1986年10月8日在福建宁德召开的讨论会所形成的。 1987年5月,中国俗文学学会在苏州举办第二次全国冯梦龙学术研讨会。苏州市委副书记周治华、副市长周大炎、著名作家陆文夫,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及美国、日本友人参加大会。王凌应邀参加大会并受大会组委会委托起草“第二次全国冯梦龙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还和周良、马汉民等组成中国俗文学学会“冯梦龙研究筹备委员会” 1989年1月,在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亲自关心、大力支持下,宁德地区文联筹备组成立。 1989年2月,福建省第三次文代会召开,“省文联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闽东冯梦龙研究会的学术成果。 1989年4月29日,寿宁县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文代会,寿宁县冯梦龙研究会成为寿宁县文联的团体会员之一。 1989年10月,宁德地区文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任宁德地委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许怀中代表省委宣传部和何少川部长致贺词。王凌代表宁德地区文联筹备组作文联筹备工作报告,报告中列举了闽东冯梦龙研究的系列成果。 1990年4月29日,黄寿祺在病中为王凌学术专著《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作序。1990年7月,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许怀中专程到寿宁县考察冯梦龙研究工作,并为王凌《畸人.情种.七品官》作序。 1991年10月,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大学等联合在苏州主办中国俗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俗文学学会新任会长、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吴祖缃任会长,段宝林教授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致辞。 大会决定正式成立中国俗文学学会冯梦龙研究委员会,苏州文联主席周良任主任,宁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宁德地区文联主席王凌为第一副主任,马汉民等为委员。大会决定委托福建省宁德地区文联负责下次冯梦龙学术讨论会的具体筹备工作。王凌在会上还受中国俗文学学会委托,负责撰写《冯梦龙研究七十年》。 1991年94岁的冯学泰斗容肇祖写信给王凌,肯定他在冯梦龙研究上的创新贡献,并题诗相赠:“吴歌越曲见情真,难得三言艺绝偏,自是文学千古事,沾毫细密宰官身”。 1992年3月,王凌专著《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周谷城题写书名,黄寿祺和许怀中分别作序。征订数达1732册(由省新华书店在《福建新书报》上发出征订通知)陈侣白秘书长撰文《冯梦龙研究的一个突破——读《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分别为《福建日报》和《福建学刊》刊用。福建师大中文系齐裕焜教授撰写评论《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的论文《冯梦龙研究的可喜收获》,在《福建论坛》文史哲版发表。1992年7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记者署名文章——《做官不忘学术研究——王凌印象》。1992年12月,王凌的《畸人.情种.七品官》获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首届优秀作品评选“理论表彰奖”。 1992年是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创刊及中国近代俗文学研究发端70周年,中国俗文学学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于12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高规格的全国俗文学学术讨论会,系统总结70年来俗文学研究的历程和经验。 王凌(以“袁志”为笔名)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冯学研究七十年》的发言,首次提出“冯梦龙研究两次大突破论”,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赞同,得到吴组缃、容肇祖、林庚、季羡林、马学良等文学大师的肯定和支持。该文收入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吴同瑞、王文宝、段宝林主编的《中国俗文学七十年》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11月正式出版。 2002年,海峡出版社应读者要求再版王凌《畸人.情种.七品官》。 2005年6月,齐裕焜、王子宽合著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第六章第六节“文言小说和白话短篇小说研究”中,对冯梦龙的“三言研究”做了简要分析,突出提及王凌《畸人.情种.七品官》一书的创新贡献。 2006年天津高洪钧编著的《冯梦龙集箋注》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比较完整地汇编了当时已发现的关于冯梦龙生平和作品的原始素材,对普通读者和专业人士研究冯梦龙均有益处。。 2008年,马汉民在《苏州大论坛》发表《认知一代文学巨匠冯梦龙》,重提1984年福建发出“冯梦龙研究要有一个大突破”的呼吁,提出要进一步弘扬冯梦龙文化。 2010年11月1日,陈小培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网上发表长篇论文——“ 《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我国冯学研究的历史性突破”,认为该书于1992年于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2002年经过增补部分篇目后再版。“书中的重要论断、真知灼见都没有过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该书为我国冯学研究做了重大贡献,标志着我国冯学研究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新华网等全文予以转载,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冯梦龙研究的更新突破作了舆论准备。 2011年4月,陈小培在中国文学网上发表长篇论文《王凌为通俗文艺正名》,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网、江苏网、港台网、新浪网、新民网、凤凰网等全文转刊。 2012年6月,由刘海燕、蓝勇辉主编的《大学生品读“三言”》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2年10月,苏州市召开“新巷冯梦龙与民间价值建构学术研讨会”,福建有论文入选。 党的18大后,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领导系列重要论述和点赞冯梦龙精神的指引下,福建冯梦龙研究也取得从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角度进行探索并取得成果的新突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的总体要求。 2012年12月,苗怀明在网上发表“《中国小说研究史》摘误”一文指出,“第474——479页论述三言二拍部分没有提到徐朔方的《冯梦龙年谱”》(载其《晚明曲家年谱》一书)和王凌的《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不少重要研究文章来曾提及”。这是福建省外高校学者(北大除外)对中国俗文学学会和福建冯梦龙研究的重要关注。 2012年12月,原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吕居永带领蔡德奇、吴志中、王凌等老同志到寿宁县调研,在时任寿宁县委书记卓晓銮和县长黄国璋的分别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寿宁县重点旅游景点,听取了县各有关部门及当地专家的意见。于12月31日撰写了题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红色旅游,把寿宁县逐步打造成闽浙边界文化生态旅游县》的调研报告,提出寿宁发展旅游文化必须打响四张牌,其中尤以冯梦龙最具特色并具有独有性。 该调研报告上送省委、省政府后,很快得到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信治,副省长王蒙徽、陈荣凯和时任宁德市市长郑新聪(现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等省市领导的重要批示,有力地推动了对冯梦龙文化的研究和弘扬。 2013年4月19日,领导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有廉政文化的优良传统”,强调要“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见新华社2013年4月20日电)。 在领导指示的启发和指引下,王凌根据冯梦龙在寿宁任四年知县时写下的《寿宁待志》一书,以及自己30多年持续研究冯梦龙的经验积累,写成长篇论文《末世廉吏冯梦龙——剖析明末寿宁县令冯梦龙所著奇书“寿宁待志”》,被省委主办党刊《海峡通讯》分两期连载(2014年四、五两期),并为新华网、人民网、求是网、中央党校网、人民论坛网、红色文化网、中华文化网、龙源期刊网、《福建方志》等广泛全文转载。 2014年,“求是”旗下《红旗文稿》刊载王凌撰写的“末世廉吏冯梦龙”的稿件。 2014年7月15日,中共寿宁县委邀请王凌同志为寿宁县委中心组作题为《从古代廉吏身上吸收借鉴,为中华民族复兴积累能量》的辅导报道,全县四套班子及各乡镇、各部委办局主要负责同志200多人听取报告。时任《海峡通讯》总编辑程琦向寿宁县委赠送了刊登《末世廉吏冯梦龙》一文的《海峡通讯》杂志。 2014年是冯梦龙诞辰440周年和入闽任寿宁知县380周年。该年11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基金、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宁德市宣传思想文化促进会和寿宁县传统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2014福建寿宁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在寿宁召开,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主任王凌为大会秘书长。 中国文学史主编袁行霈,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教授,《光明日报》编辑部,时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省社科联院院长张帆,省人大原副主任郑义正,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增光等发来贺电或贺词。中国俗文学学会顾问、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段宝林主持学术讨论会并做会议学术小结。时任寿宁县委书记卓晓銮在大会上发表“把冯梦龙文化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致辞。宁德市委老书记吕居永作“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把寿宁的冯梦龙文化打到全国去”的发言。 大会收到来自北京、福建、江苏、天津、吉林、浙江等省市专家学者40多篇论文。经讨论形成的“学术综述”,认为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从廉政文化和通俗文艺两个角度研究冯梦龙的新突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 大会还对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冯梦龙的研究进程做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在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冯梦龙研究第二次大突破中,福建的专家学者发挥了开拓性的重要作用”,从而对1982年到1992年福建十年推进冯梦龙研究的贡献进一步作了总结和肯定。 大会上,福建省寿宁县与苏州市相城区缔结为研究冯梦龙文化的“友好区县”。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记者等从不同角度作了原创性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凤凰网、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作家网、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北京文艺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台湾网、新华报业网、中国法院网、新民网、天津网、贵阳网、东方网、江苏网、搜狐网、河北长城网、陕西网、福建之窗、东南网、闽都网、宁德网等分别作报道或转载。 大会形成的《学术综述》,分别发表在《中国俗文学学会简报专刊》、《海峡通讯》、新华网及中国古代小说网上。 2015年2月28日,设立“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 2015年4月4日,“中国古代文学家四.冯梦龙”纪念邮票在全国发行,福州和寿宁分别举行纪念座谈会,中新网、人民网、新华网、东南网、《福建日报》、凤凰网、中国网、中国台湾网、海外网及北京、天津、河南、福建等官网报道或转载。 2015年5月,吕居永和王凌在多次深入寿宁县法院调研的基础上,写出并上送《依托梦龙文化 提升无讼理念,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贡献》的调研报告,先后得到时任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冬和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马新岚的重要批示。随后省高院调研组深入寿宁县法院作进一步调研,写出《关于寿宁法院无讼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刊登于《福建法治》。由此,福建开始了从法治文化高度研究冯梦龙的新征程。 2015年7月17日,《2014福建寿宁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首发座谈会在福州召开。苏州马汉民等参加。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程郁缀发来贺函。福建省研究冯梦龙的诸多专家到会畅谈体会,认为福建研究冯梦龙已从通俗文艺、廉政文化扩展到法治文化领域,但还有许多难点、疑点有待突破,例如冯梦龙一生留下的16个谜。 人民网记者林长生写出报道:“福建古代县委书记冯梦龙和莎士比亚一样,留十六个学术谜待解”。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东方网、环球网、中国网、凤凰网、澳门日报、中国时报网、中国台湾网、搜狐网、中国青年网、中国作家网、国学网及北京焦点网、江苏网、西部网、东北网、解放网、新民网、大河网、长城网、深圳网、辽宁网、重庆网、贵阳网、青海网及福建新闻网等近百家官网转载。 福建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的提法开始形成。文艺评论家陈小培在会上首次提出“福建冯梦龙研究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2015年9月,相城区首届冯梦龙文化旅游节在苏州市举办。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主任王凌发出贺信,在贺信中首次明确提出“福建学者正在全力开展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王凌还代表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向苏州赠送书法题联“龙腾盛世,梦飞中国”。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人民网、苏州网等作了报道。 2015年12月14日,在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江夏学院成立了冯梦龙文化研究所,程慧琴副教授任首任所长。冯潮华、刘慧宇、齐裕焜等参加揭牌仪式。王凌在成立揭牌大会上作了题为《从领导点赞冯梦龙谈起》的专题讲座。 2016年11月,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基金、福建省社科联、福建江夏学院和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冯梦龙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主任王凌为大会秘书长。《中国文学史》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应邀为大会寄来题词。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陈冬向大会发来贺电,省政协副主席陈绍军应邀参加大会。段宝林教授代表中国俗文学学会和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作大会学术报告,齐裕焜教授做学术发言点评。 大会收到来自北京、吉林、湖北以及江苏苏州、南京、无锡和福建福州、泉州、莆田,宁德、寿宁、古田发来的43篇论文。经过讨论并形成“让冯梦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展示多元成果”的学术综述。大家认为本次大会主题明确,就是学习贯彻领导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和研究冯梦龙的具体指示,重在研究冯梦龙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1316工程取得进展。人民网、新华网、《福建日报》、中国网、福建省教育厅网等记者作原创性报道并被百家网站连续转刊一个月。 大会学术综述为中国古代小说网及《学术评论》等先后刊用,明确认为,在“法治文化”研究专题中,王凌等四位作者联合撰写的《冯梦龙宦寿司法实践和法治文化理念的当代价值》,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冯梦龙宦寿司法实践的重大特色,概括了贯穿其中的四大法制理念,取得了新突破。 该文已刊《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7日),并立即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理论网,中国网,山西网、陕西网、大河网、贵州网、南京网等全文转载,影响很大。。段宝林、许怀中、张锦华、陈侣白、陈小培、黄高宪、吕居永、程慧琴等撰写了冯梦龙研究学术史的文章,展现了1316工程提出和践行的具体过程。南京博物院、湖北麻城、苏州相城区以及江夏学院等都在大会论文中提出了不少创新观点。 2016年11月12日,中国俗文学学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王凌被选为理事,他在大会上关于冯梦龙研究的发言写入了大会纪要并刊中国俗文学学会简报。 2016年12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该报记者高建进的长篇署名文章《冯梦龙的“异代知音”——草根学者王凌与“冯学”的不解之缘》,被凤凰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国学网、中国网、人民网、中国作家网、县委书记网,及江苏网、甘肃网、北京文艺网、青藏网、大河网、西藏网等全文转载。 2017年2月17日,《福建日报》发表该报记者薛东撰写的长篇文章《“冯学闽军”:崛起的文化力量》,被人民网、新华网、百花文艺网、人民法治网、凤凰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八闽文化网、东南网等全文转载。 2017年2月,郑义正、陈增光、吕居永、龚守栋、王凌等五位老同志联名向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上书,“建议将冯梦龙文化工程列入我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并把“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作为附件一并上送。得到尤权书记和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翔的明确批示和高度重视。当时,省委(委托省委宣传部)正式制定福建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具备实施方案,采纳了这个建议。 2017年5月,福建省委、省政府两办联合下达省委办20号文件时,将冯梦龙列入为我省六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2017年四月至五月,《中国纪检监察报》连续刊载王凌等撰写的长篇文章《七品县令冯梦龙的事业》(之一“保一方平安”,之二“一念为民之心”,之三“心与老梅同清”),并加“编者按”予以推荐。 2017年7月,《福建日报》发表记者薛东写的报道《话梦龙、当儒商、寻商机——“发现冯梦龙主题讲座”走进工商界》。福建弘扬冯梦龙文化进一步深入基层。 2017年9月,王凌应邀参加苏州市相城区第二届冯梦龙文化旅游节,赠送书法“苏州福建千里远,梦龙文化一线牵”。 2017年9月,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等五个单位为纪念《寿宁待志》正式出版370周年,在寿宁举办“纪念冯梦龙编著《寿宁待志》座谈会”,《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头版刊登消息,并被广泛转载。 2017年11月,福建省政协主持召开“推进冯梦龙文化传承和发展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陈绍军到会作总结讲话,时任省政协教科文卫主任李福生主持会议。诸多省政协常委、委员和冯梦龙研究专家发言认为,要进一步把省委20号文件落到实处。会议形成“传承和发展冯梦龙文化的几点建议”,以“政协 社情民意信息”(第441期)专报件的形式上报,先后得到省委书记于伟国,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翔,时任副省长杨贤金及时任省政协副主席陈绍军的多次重要批示。光明网、《中国政协报》、《福建老年报》、《福建政协天地》等作专题报道。 2017年12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许怀中新著《似水流年》,收入《王凌与冯梦龙研究》。 2018年4月,《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做了颇具规模的新书推荐,在全国扩大了影响。 2018年5月,福建省政协举办了“《2016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暨冯梦龙研究与媒体传播”研讨会,省政协副主席薛卫民和省政协秘书长陆开锦到会并讲话。许怀中、吕居永、陈侣白、薛东、龚守栋、陈小陪等作了专题发言,肯定该书出版的价值。人民网、中新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福建日报》等记者作了原创性报道,在网上热播转载一个多月。 2018年8月,王凌到泉州举办冯梦龙公益讲座。 2018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齐裕焜新著《学理思考与文本细读——中国古代小说论集续编》,收入《冯梦龙研究的突破与进展》。 2018年10月,王凌应邀到北京作“冯梦龙宦寿司法实践”的公益讲座。 2018年10月,王凌应邀到苏州作《五下苏州之回顾和感悟》的专题讲座。 2018年11月,王凌代表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在“2018冯梦龙研究江夏论坛”大会开幕式上作题为《福建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的提出和践行》的发言,对福建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的提出过程、主要成果和今后发展方向作了回顾和总结,初步形成了共识。 (作者系福建冯梦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