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福建日报网事版(9版)主要稿件: “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展示:“近”就业“特”兴农 村民生活有奔头 惠安县大厅村劳务公司承接的道路绿化保洁岗位基本倾斜于本村贫困户家庭。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展示 “近”就业“特”兴农 村民生活有奔头 东南网9月8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李姗姗 林杰 通讯员 苏炳蔚 李杰 文/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近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网信办、省委文明办、省扶贫办、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东南网、“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承办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正火热征集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单位积极推荐决战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 成立村级劳务服务公司 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在家门口就业,既方便我照顾孩子,又改善了我的生活,真是要感谢村里的劳务服务公司。”泉州市惠安县大厅村贫困户苏红英(化名)告诉记者,在丈夫因病去世后,留下还在读书的孩子,家庭经济一度陷入困境。2018年10月,她受雇为村劳务服务公司保洁员,月收入2000元,加上平时做一些短工,年收入可达5万元,日子过得逐渐红火起来。 农业土地资源匮乏,如何能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助力脱贫致富的最大效益?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惠安县进行了村级致富探索,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务服务公司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镇村劳务服务公司组建工作。目前,全县共组建农村劳务服务公司184家,每村平均增收可达4万元以上,为今年年底前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60%的村达到20万元以上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有劳动力贫困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的攻坚目标。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人力资源服务及信息咨询、人才中介、劳务中介等,主要目的是帮助村民就业乃至创业,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一举两得。”惠安县涂寨镇大厅村党支部书记、大厅村劳务服务公司负责人曾冠雄介绍,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短暂停歇过一段时间。随着复工复产的到来,公司又恢复了忙碌状态。如,公司承揽当地的惠东工业园区绿化养护项目,不仅盈利了2万多元,还帮助了贫困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今年承揽村域内县道309道路绿化养护工程,除了可以增加两个就业岗位,预计还可盈利3万余元。 曾冠雄告诉记者,道路绿化养护是公司的“开门红”业务,这两年里他们陆续开展农村环境保洁服务、养老护理、乡镇企业劳务用工等业务,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多渠道保障群众增收致富。 同样地,位于惠安东桥镇的泉州益民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跟当地工业园区、镇政府签订卫生保洁及绿化养护项目,成功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员150余人,相关劳动力人均月收入增加约3000元。同时,公司配合东桥镇对80余户精准扶贫户开展改水改厕修缮项目,吸纳使用当地困难群众施工。 转型发展特色农业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产业“造血”是群众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保障,而发展农业产业的核心,就是要做到以“特”制胜。 “以前种蘑菇,不懂得污水排放标准,下过雨,村里总是飘着一股异味。”村民陈启峰一边说着,手上还不停地忙活着给秋葵疏枝,“现在改种秋葵了,秋葵好啊,一亩收入近2万元。” 陈启峰是漳州市龙文区洛滨村的“兼职”通讯员,今年77岁的他,用文字记录下村庄的发展变迁,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在他的工作笔记里可以看到,这里的村民依靠蘑菇种植为生,然而蘑菇对运输要求较高,同时污水排放对环境存在较大污染危害。为此,村里的干部开始寻找村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2019年,漳州市龙文区确定郭坑镇洛滨村为“乡村振兴”标杆村,围绕“一村一品一特色”,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村里经过几番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最终决定取缔污染严重的蘑菇房147座,转型发展特色农业,挖掘当地农业优势,大力发展黄秋葵种植业。 陈启峰的笔记里,“黄秋葵”三个字,被红笔圈中。从那时起,这份工作笔记又成了“秋葵生长日记”,记录下黄秋葵种植过程中的细小变化和遇到的问题。据介绍,洛滨村现有黄秋葵200亩,每亩平均产值3.5万元,亩纯收入近2万元。 日落西山,陈启峰收拾好农具往家的方向走。他指着不远处施工中的村民住宅小区项目工地,说道:“我们村里统一建了这个小区,听说年底就能搬进去住了。”陈启峰眼里满是期待,他还在笔记里画下了新家的装修设计草图。 相关链接: 活动专题://www.fjsen.com/zhuanti/node_302113.htm 案例征集入口:http://fjnews.fjsen.com/2020-06/23/content_30359617.htm 南非侨胞朱丽丽:困难时候不裁员 当地时间8月14日,朱丽丽(右三)与丈夫到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华人康宁安老院进行捐赠。(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9月8日讯(本网记者 兰楚文)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国许多企业都相继宣布了关店消息或是裁员计划。南非也一样深受疫情影响,失业率有所增加。祖籍福建石狮的全非洲华人妇女联合总会荣誉会长、福建省海外杰出女性联谊会理事朱丽丽,虽然拥有多家商场和工厂,却一直没有选择裁员,她说:“困难的时候大家就是要相互扶持。” 为应对疫情,南非政府从当地时间3月26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最严格的五级“封城”措施,全面停工停学。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朱丽丽就给自己工厂里所有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正常上班的工人发半薪,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实际上,商场关门、工厂停工对她的影响不算小,几个月没有收益却持续支出,对任何老板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但朱丽丽没犹豫,她说:“当然要给他们发工资,不然他们没饭吃。”南非“封城”等级逐步降低后,朱丽丽的工厂开始缓慢复工,对于那些已经复工的人,朱丽丽除了给他们准备口罩、消毒液之外,还每天给工人们煮中药,希望以此增强他们的抵抗力。朱丽丽表示,自己热爱中国,也热爱南非,她和丈夫到南非打拼了20多年,对这片土地有了很深的感情,如今生活无忧的他们应该为家乡、为当地民众多做一些事。 出于这样的想法,多年来,朱丽丽和她的丈夫积极参与了许多公益项目,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他们也没有放弃公益。2月,他们倾情支持祖国抗击疫情。南非疫情暴发后,他们又整合各方资源,将大量防疫物资送给了当地民众,特别是贫困民众的手上。当地时间8月14日,她与丈夫前往位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华人康宁安老院进行捐赠,这是她与丈夫连续捐赠了十年的安老院。疫情下,安老院面临巨大的考验,已有老人因新冠肺炎去世。为了帮助老人们渡过难关,夫妻二人主动向安老院进行捐赠,除了捐款外,他们还带来了酒精、消毒液,转赠了来自福建省侨联的爱心口罩等防疫物资。 8月以来,南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呈现好转态势。“疫情不会是长久的,肯定会过去的。”朱丽丽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她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南非人民会和世界人民一起齐心合力,赢得战“疫”胜利。 扫码了解朱丽丽更多的日常战“疫”情况。 工地司机播音腔朗诵诗歌获网友点赞 东南网9月8日讯(本网记者 尤洋鑫 整理)近日,陕西神木的工地司机李小刚朗诵《再别康桥》的视频打动了许多网友。视频中,他以播音腔进行朗诵,被赞声音浑厚、字正腔圆。据悉,李小刚今年35岁,热爱写作和朗诵,平时以《新闻联播》、赵忠祥配音的《动物世界》等为老师,将爱好坚持了17年,还创作过40多首诗歌和20多首歌词。他表示,虽然在工地上,还是要分享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东西,“火”了还会继续搬砖。梦想是自己写的词能被谱成曲写成歌。网友们称其为“被生活耽误了的播音员”,纷纷为他点赞。 @这个小妞不爱哭:才华不只存在于光鲜处。 @lyn小超人:不仅读得好,拍摄内容也很有创意,厉害! @吴倩的利:真的是榜样!我们比他有时间,我们比他更年轻,我们比他更有资源,却没有他会下功夫。以此勉励自己,想做的事,就去坚持做。 @桃桃等等:念的人享受,听的人也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