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9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这几天,省级非遗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优秀人才“百人计划”技能大师上官俊华在闽侯的家中有点忙,由她参与的国家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制作大型漆画设计的方案已经通过了,正在进行后续对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接触福州脱胎漆器后,上官俊华从当学徒学习,与人合伙创办脱胎漆器厂,到重新回归钻研漆艺技艺。四十多年来,她致力于脱胎漆器传统髹饰技法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将艺术设计、中国绘画技法与“薄料”技法相结合,创作了大量素雅、清新的作品,让脱胎漆器“薄料”技法重获光彩。 学徒:绘画黛玉葬花一鸣惊人 创作中的上官俊华。受访者供图 福州的脱胎漆器和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一同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福州脱胎漆器传统工艺中,创造性地将金、银箔等研磨成粉,并与其他各类名贵矿物原料一同调和于大漆中,从而得到色彩鲜明、亮丽的色漆,再薄施于器皿表面,使传统的漆器在朱、黑、金、银色调之外,出现千变万化、富丽典雅的色彩。2006年,福州的脱胎漆器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978年,上官俊华进入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从事脱胎漆器绘画工作,进入该厂的学习机会,是从近100名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当时考试的题目是画画,画一幅作品,我画的是黛玉葬花。我从小就喜欢《红楼梦》,小的时候自编自画了数本古典‘小人书’”上官俊华说道,在上世纪,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她的画让考官们耳目一新,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了绘画车间。上官俊华说,进入绘画车间,当时的生活除了生活睡觉之外,她都在画画。 上官俊华创作的作品。东南网记者林先昌 摄 在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期间,当三年学徒后,上官俊华经过技术考核,一年半就提前转正了;那时她还多次参与广交会展品的设计,制作的产品得到外商的好评,获得了大量订单,她创作的《红楼梦》屏风等作品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等,为企业赢得荣誉。 1983年,上官俊华考入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原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漆器专业,师从郑力为、吴嘉川等名师。这段经历对日后的她至关重要,因为受到学院派的洗礼后,她对漆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上官俊华撰写的《漆语言的特性》一文中提到,自从有了绘画艺术,艺术家们就开始了各种材料、各种表现手法的探索。各种绘画便通过它们独特的语言彰显魅力;随着科技材料的日新月异,各画种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而漆则由于它的包容性、粘合性以及特殊的髹染技术,使它的语言表达清晰而特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