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大门创始人、《春江水暖》出品人黄旭峰出席本届影展孵化专场分享讲授《青年电影厂牌是如何挑选和培养年轻导演的》。东南网记者 蔡丽洁 摄 东南网10月25日讯(本网记者 蔡丽洁)10月23日至25日,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在福建平潭举行,该活动是以扶持两岸高校青年影像创作力量为目标,集短片推优、论坛、展映、大师班于一体的高规格专业影展。 本届影展围绕“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岛屿”主题,设有“闪亮的岛屿”竞赛入围作品展映、“风从海上来”台湾新电影数字修复版展映、“时代镜像”大陆影片展映、“以影像温暖世界”清影工作室特别展映、“半夏的纪念”特别展映、“浪花与岛屿”电影导演大师班、“在真实光芒的照耀下”青年纪录片论坛、“自由的浪”沙滩放映、“从平潭出发”短片竞赛、“岛与岛连成大地”孵化专场、“对话未来”等单元,倡导两岸青年创作人以影像为手段,呈现多元时代下社会发展的真诚表达。 影展期间,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胡智锋教授出席现场,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王小帅,中国演员霍思燕,中国台湾摇滚乐团康姆士COM’Z 惊喜亮相。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李亦中,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陈加伟,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主任洪雷,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办主任王浩在媒体见面会上发言。CNEX创始人陈玲珍,导演秦晓宇、徐小明、黄旭峰等分别助阵“电影大师班”与“孵化专场”分享行业经验。央视网、爱奇艺、腾讯、bilibili、优酷等平台嘉宾代表作“纪录片论坛”分享。 本届影展筹备历时8个月,组委会面向全球高校的中国籍学生,征集2018年1月1日之后在校期间完成制作的剧情短片和非剧情短片,要求影片时长在15到40分钟之间。最终,影展共征集到参赛影片1195部,其中剧情片820部、非剧情片375部,包含台湾地区院校投稿作品124部。本届影展共276所院校参与,其中海外院校36所。 记者发现,本届影展作品主题涵盖面广泛,包括生命、人性、爱情、经济、社会等命题。有以人物代孕妈妈的命运为线索,讲述女性内心故事的《一只蓝色的虾》;以第一代日本遗孤老人为题材,在回溯历史的同时,表现母爱伟大的《遗孤》;讲述当代青年返乡之旅和父亲最后人生的两代人命运故事的《回我的家》;在德国街头记录纳粹受害者纪念仪式项目的《绊脚石计划》;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民浪潮背景下,移民者与所生活的社会关系的《我们这一家》;捕捉逐渐小众化的默剧艺术和探索艺术家人生哲学的《缄默》等影片,青年导演通过电影媒介,重塑空间和时间,为时代留下他们年轻的注脚。 主办方邀请到张应辉、徐元、黄豆豆、陶冶、宋法刚,颜纯钧、李佑宁、张国涛、赛人、邢健,王小帅、陈玲珍、胡智锋、徐小明、章明等15位来自海峡两岸高校影视专业老师、国内著名影视创作人、影评人,分别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初审、复审和终审。 最终将从入围影片中遴选出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导演奖各1项,最佳剧情、非剧情短片共6部,“圣农”新锐成长计划1项,优秀剧情、非剧情短片共20部。获奖名单将于10月25日晚的颁奖礼上揭晓。 王小帅表示,此次电影展入选作品质量之高让其震惊。王小帅说:“在评审电影的过程中,我们只关注电影本身,没有按投稿区域、类型等总量设定获奖比例。我们只在所有类型里面寻找好的电影,触动你的电影。拍电影只有把人物、生活、具体的事件表现出来,才能够触动人。” 据悉,两岸青年影展的口号——“IM”,即“In Moments”,意为“从这一刻起”。IM两岸青年影展从高校群体出发,旨在成为两岸高校青年创作人走上影像的创作起步阶段的见证者,从作品征集、作品评审、志愿者招募、展映单元设置上都围绕着“为华语电影新力量搭建舞台,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平台”的初心。 本届影展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发起创办,福建省电影局、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海峡卫视、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办承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台北市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大象伙伴影业、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等共同协办。 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媒体见面会现场。东南网记者 蔡丽洁 摄 中国电影导演王小帅任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评委会主席。主办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