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翔安区:村居“大员”提劲基层群众叫好

来源:东南网 | 作者:潘抒捷 | 时间:2021-01-14

 创新整合村居专兼职工作岗位,实现一人多岗、减员增效

村居“大员”提劲基层群众叫好

东南网1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通讯员 林瑞声 郭和平)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凤路村网格员蔡亚丽的岗位名称不久前更改为“村居综合工作者”,工作内容也有相应变化:过去只需完成民政部门布置任务、协助村居“两委”干部做好各项工作,如今还要承担流动人口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的职责。

这是当地主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次改革探索。去年10月,针对村居各类专兼职岗位繁多、人员冗杂、管理缺失等问题,翔安区委、区政府在新圩镇试点开展规范整合。按“一人多岗、一岗多职、同类归并、减员增效”等原则,以身份、岗位、编配、分工、待遇、管理等为突破口,全面整合基层力量,提高工作效能。

数据显示,规范整合后,新圩镇村居专兼职岗位由34个整合为11个,减少67.65%;人数由1165人整合为619人,减少46.87%;财政年支出减少73.324万元。村居各类专兼职队伍朝着“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基层治理水平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正视“痛点”改革自加压力

村居各类专兼职人员,系各地根据省、市各级文件要求设立的岗位,其中省、市级及以上占比达94.1%。这些岗位或统一考试招聘,或退役军人安置,或村“两委”兼任。

这支俗称农村“几大员”的队伍,是村居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比如护林员,该岗位每天安排人员巡查森林防火情况,节假日期间则全员到岗,上山值班。再如微型消防站消防员,不定期开展巡逻排查火灾隐患,同时确保发生火情时随叫随到。

尽管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居各类专兼职岗位也存在设置不合理、优亲厚友等问题。各地由最初“六大员”的架构拓展到“几十大员”,岗位繁多,人员冗杂。

岗位设置不合理,带来了管理和补贴发放不规范的问题。按规定,村居各类专兼职人员工资补贴由各级财政承担,相关部门按照上级文件设置岗位、做好预算后,直接将相应的财政资金下拨,人员招聘、工资补贴发放及后续管理主要由镇街负责。镇街虽有相应的岗位及人员管理考核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管理,如每月补贴300元以内的15个岗位,往往未经考核就直接发放。此外,由于部分岗位是兼职,采取灵活办公、值班制,常常出现群众办事不知道找谁甚至找不到人的问题。

去年4月至5月,根据区委的要求,翔安区委组织部会同区民政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18个部门,全面摸排5个镇街120个村居各类专兼职岗位和工资补贴情况,经摸排,全区各类专兼职人员涉及34个岗位、8078人(次),每年涉及领取补贴资金6640.36万元。

从摸排情况看,岗位设置不合理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例如,翔安区原涉及计生工作有计生管理员、计生小组长等5个岗位、人员1793人、年支出近800万元。国家政策调整后,基层单位未得到通知而无相应调整,导致队伍无所适从,光领钱不干事。

按文件执行设置的部分岗位,不能根据职能转换、工作量减少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及人员资源的浪费。

“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规范整合村居专兼职工作岗位,既符合上级对村居专兼职人员的文件要求,又贴近基层实际、群众需求。”翔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温普华表示。

敢啃“硬骨头”依规创新探索

改革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村居专兼职多数岗位均有上级政策要求,且规范整合工作涉及人员进出流转、社会稳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为此,翔安区依照省、市相关文件,分析论证改革的可能性,并在新圩镇先行试点。

去年6月至7月,翔安区委组织部牵头,抽调区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新圩镇等15名干部,组成3个调研组深入新圩镇17个村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调研中,工作组先后与230多名村居“两委”干部和村居专兼职人员面对面座谈,实地了解各专兼职岗位的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实际工作量、工作实效、工资待遇等。

此次调研初步掌握了新圩镇村居各类专兼职岗位日常工作情况。从调研情况看,相关岗位工作形式主要为灵活办公,少部分实行坐班或值班制;日常工作业务相对单一、工作量少,少部分任务较重,部分岗位功能有一定的重叠;工资补贴之间有较大差距。调研组还结合每个岗位台账数量多少与工作内容详细程度,逐一分析其设置的必要性及后续整合的可能性。

当地据此提出,按照“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要求,以规范身份、岗位、编配、分工、待遇、管理等“六个规范”作为整合原则,通过优化编配、一人多岗、优绩优酬等方式,全面整合工作力量、提高工作效能。

首先,将村居工作岗位分为村居“两委”的正职、副职、委员和村居综合工作者四类,同时,依据村居人口数、村情等特点,按每千人科学编配一名村居综合工作者。其次,建立村居工作者职责任务清单,健全考评机制,统筹资金,除原工资待遇外增设绩效项目,实行差异化考评,优绩优酬、多劳多得。此外,还组织集中轮训,促进在岗履职。

此次改革,符合上级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的相关办法,而整合将原本相对松散的村居基层治理结构梳理出一个明确的矩阵网络,使村居各类专兼职人员由过去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游击队”变为集中统一规范管理的“正规军”,有助于更精准地服务群众。

群众“点赞”整合成效显著

去年10月下旬,新圩镇按照要求,采取岗位整合、岗位取消、国企管理、购买服务、岗位保留等5种方式规范整合各类专兼职岗位。

蔡亚丽原先担任的网格员与文化协管员、村居统计员等其他10个岗位整合为村居综合工作者,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片区履职。同时,综治协管员、土地协管员及平安中心户长、村居调解员、计生小组长等岗位整合后由村居“两委”干部或现任村居小组长兼任。

此次整合中核查台账时发现计生流动协管员与计生管理员、治保委员与综治协管员存在职能重叠,于是两个岗位被取消,职责转移给计生管理员和综治协管员。对于村级农民技术员和村级动物防检员两个岗位,改为全镇统筹、购买社会化服务——按件计费购买服务,既便于管理考核又提高服务质量,还能节省成本。原有的水库管理员则委托镇属国企管理。

人数少了,但村居各类专兼职队伍朝着“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以整合后全镇保留下来的63名村居综合工作者为例,学历为本科的18人、大专41人,大专以上学历93.65%,平均年龄降低到33岁。事情多了,但干好干坏不再一个样,队伍干劲更足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村居综合工作者在规范整合后按照机关上下班时间落实坐班制度,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职”。基层群众只要到村部就能找得到人、办得了事。据悉,新圩镇试点规范整合成功后,该项改革创新措施今年将在翔安区全面推开。

短评>>>

期待更多的“主动作为”

长期扎根一线的村居“大员”是“离群众最近的人”,其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其中某些岗位未能随着时代变化、社会发展及职能转换而动态调整,导致存在人员冗杂、管理缺失乃至“微腐败”等问题。

规范整合并不简单。一方面,相关岗位设置均有相关依据,且涉及人员进出流转、社会稳定,困难较大。另一方面,岗位如何规范整合才合理,需有扎实调研和科学规划作基础。这需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同时也考验改革者智慧,尤其要有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

规范整合,过程困难,效果显著。从翔安的实践看,当地引导村居“大员”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结果就是队伍素质提高了,薪酬增加了,而当地财政支出降低了,基层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实现了共赢。事实上,据相关人士介绍,这些问题并不局限于翔安一地,在厦门、我省乃至国内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倘若对于村居“大员”的规范整合的相关经验能够在更广范围推开,势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