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党组织+合作社+扶贫户”模式,上杭县才溪镇溪北村残疾人贫困户刘喜明养殖肉兔实现脱贫。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福鼎市管阳镇广化村贫困户汪承连(左)收到该市党员干部送来的茶叶萎凋机,为他解决了生产难题。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经验 “精”选用好干部保障脱贫攻坚 □刘必然 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向广大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直接参与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省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精心服务管理,注重激励保障。 选派精准。全面摸排机关干部底数与薄弱村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确保供需匹配;各级由“一把手”督阵、组织部门负责,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和廉洁关。 管理精细。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驻村第一书记服务管理的通知》,创新“四全”管理机制:建立全面调研走访制度,要求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对每位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全面走访;建立全域建群交流制度,市、县两级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微信群,第一时间提供指导帮助;建立全员开展培训制度,推动各地对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全部轮训一遍;建立全程服务管理制度,每个片区确定一名干部担任领队,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保障精心。建立健全省、市、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和部门对口帮扶制度,把驻点村作为选派挂钩单位“四下基层”联系点,推动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和集聚;落实优先提拔使用、办理人身意外保险等激励保障措施,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对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符合任职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