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网事】东南网融媒体报道聚焦2021全国两会

来源:东南网 | 作者:蔡秀明 李雅兰 陈勍等 | 时间:2021-03-12

2021年3月12日福建日报网事版(12版)主要稿件:

东南网融媒体报道聚焦2021全国两会

“寻找行业工匠”系列视频展播:虚拟“助产师”

软件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别怕,这些好消息来了!

福建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网络竞赛启动

2021年闽籍华侨华人新春大拜年活动圆满举办

“寻根闽都同心笃行”港澳台青少年网上冬令营圆满收官

“泉州传统村落之振兴”探访活动收官

泉州推进开展“清朗·春节网络环境”专项行动


融合聚力奏强音 扬帆远航葆初心

东南网融媒体报道聚焦2021全国两会

东南网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蔡秀明 李雅兰 陈勍 金婷 郭胜达 邓春花) 2021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东南网精心运用全媒体、新技术手段,推出一大批有“颜值”的新闻报道,向广大网友传播新时代的福建好声音,展现两会新气象。

3月3日,东南网策划推出《永葆初心 扬帆起航——2021全国两会东南网特别报道》大型融媒体专题,开设“头条”“聚焦两会”“视频报道”“两会好声音”“两会‘闽’视野”“共绘新图景”等栏目,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大会盛况,第一时间呈现两会重大新闻、最新动态。截至目前,专题集纳稿件850余篇,累计阅读量超470万次;同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政府工作报告、两会热词、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福建代表团相关话题等内容,及时推出《政府“民生清单”,是情怀更是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决心也是信心》等评论文章30余篇;推出“连线代表委员”专栏,关注福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发布《全国人大代表章联生:惠民利民,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稿件。




扫码浏览H5

东南网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手段,为广大网友带来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全国两会新媒体产品。在全国两会开幕前,推出H5《两会时间到!你最关心什么?》,在问答中传递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好建议,传播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最强音,获得19万余次阅读量;全国两会开幕后,推出H5《闽声嘹亮 棋逢新篇》,以“棋”为思路,网友通过点击棋盘上的棋子,即可查看经济、教育、医疗、海峡两岸等多个方面的福建“十三五”成绩,并为福建点赞,营造祥和的两会氛围,H5获得全网推送,各平台总阅读量超20万次;同时还推出《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地市“声音”》图解新闻,看参加全国两会的福建各地市代表委员结合两会精神,谈发展表决心,共同为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自己的努力。


东南网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在第三方平台开设两会专栏,第一时间为读者推送全国两会新闻报道。在微博开设话题“#聚焦2021全国两会#”,目前话题量已达335.6万,热度持续上涨;在抖音等平台制作推出《太提气!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来了!涉及经济、民生、医疗保障……每一句都很重要!你关心的都在这》等原创短视频70余条,累计播放量超1276万次;与央视新闻联动直播两会10余场,累计播放量超316万次。

东南网发挥海(境)外落地分站作用和与海外侨团紧密联系的优势,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对外放大全国两会声音。策划推出“海外侨胞的‘两会时光’”视频专栏10期,邀请侨胞自拍小视频,讲述自己对全国两会召开的感想、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知和对祖国“十四五”的期待;推出“京港连线话两会”视频专栏10期,“国事港议”访谈视频2期,海外侨胞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系列报道5篇,在香港落地宣传图文、视频累计发布超170篇,各相关内容还在东南传媒微信号、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平台进行了推广,在港落地宣传阅读累计达390多万人次。其中,涉港选举制度改革报道《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发表集体声明 坚决拥护支持中央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全国政协常委吴良好:坚持“爱国者治港” 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都在短时间内获得超高关注度。

“寻找行业工匠”系列视频展播:虚拟“助产师”



陈强(左二)与公司员工探讨公司产品。东南网记者 缪志涛 摄

东南网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缪志涛 文/图) “工匠精神”是当下时代热议的词语。准确理解“工匠精神”,其核心就是,不能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为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助力企业转型,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产业工会“寻找行业工匠”第三季,运用镜头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性,挖掘人物故事,展现工匠技艺、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等,促进行业发展,让“工匠精神”真正地深入人心。

本期视频讲述虚拟“助产师”陈强的故事。

理工男和助产师,听起来这两个词似乎毫无关联,但福建水立方三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强却将两个身份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早年,陈强从事的是三维数据采集工作,他留意到产科教学存在难以进行真人实际操作的问题,决定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产科教学进行结合。经过数年调研,2015年,陈强制作出一套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经过三个版本的更新,他已经把这套系统带进100多所医学院校,建立产科虚拟实训基地,从根本上解决了产科专业的教学痛点,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每一个新生命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陈强始终认为,这是比经营企业获得利润更有意义的事情。2019年,陈强获得“福建省金牌工人”荣誉称号。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视频,了解陈强更多的故事。

福州某小区居民通过人脸识别才能进入小区。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软件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别怕,这些好消息来了!

东南网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文/图)“数字化技术是双刃剑,带来美好智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安全新挑战。”全国两会期间,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委员通道接受采访时,对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安全表示担忧。“信息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个人信息过度收集仍然屡禁不止。”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贺定一在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发言时,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一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广泛普及,个人信息安全面临诸多威胁,一些个人信息被软件违规收集,出现泄露、滥用甚至倒卖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软件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屡见不鲜

日常生活中,App客户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权、频繁骚扰用户等侵害用户权益的问题频频出现。据中消协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有85.2%的消费者都曾遭遇过手机App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而截至2月底,工信部已发布11批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客户端通报。在11批问题软件中,有数百款应用软件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

相较于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此前媒体曝光的人脸信息在网上被公开兜售一事更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担忧。网友“丸子”对记者说,现在随意采集人脸的软件太多了,手机人脸解锁、食堂刷脸支付、进入小区人脸识别……很多情况下个人都是被动接受采集。网友“梭哈”则担心人脸信息会被不法之徒用于申请信用卡或网络贷款。

个人信息收集保护刻不容缓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理工学院副院长李仁钟介绍,网友们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相关部门近些年不断查处各类违规App客户端,细化各项隐私政策和规范,起到了不小的震慑作用。但App客户端超范围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私享第三方等行为并没有完全止步。App客户端运营者和开发者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有的是为了赢得更多广告投放,有的可能冒充他人身份办理相关证件,用于进入一些场合、购买一些票据,以及申请银行贷款、转账汇款等,会给个人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扰和损失。

究竟谁才有权利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呢?李仁钟认为,数据采集方应仅于合法的组织需求下,进行个人资料的采集,并告知采集目的,约定所使用的范围、使用期限。采集方要采取必要技术措施保护个人资料的安全。李仁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章第四十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第四十一条则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相关立法有了最新进展

记者了解到,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认定和处罚,此前零散分布在《刑法》《民法》《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量刑相对较轻。今年施行的《民法典》对此则有更为具体的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民法典同时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

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独立专有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日前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强调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采用合法、正当的方式,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最小范围;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向个人告知并取得同意,并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此外,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去年12月发布了关于《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网络直播、在线影音、短视频、新闻资讯等12类App客户端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并规定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等38类常见类型App客户端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这无疑是我国对App客户端在涉及个人信息方面管理细化的体现。

遏制违规收集需多方共同努力

如何防止软件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丽清表示,这需要相关部门、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企业要守好底线,进行自律;个人应具有防范意识,要求信息采集方提供相关承诺协议,在遇到一些不必要的人脸、指纹等个人信息采集时,可以拒绝。

网络平台上如果出现销售人脸数据等个人信息的行为,平台是否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呢?郑丽清介绍,人脸照片、指纹、虹膜等都属于个人信息,都被逐渐应用在个人身份识别方面。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肖像权,也可能触犯信息罪;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此外购买方如果将该信息用作商业广告宣传等用途的,有可能侵犯肖像权。网络平台也有相关审查义务,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要及时制止,否则可能会承担相应连带责任。

福建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网络竞赛启动

东南网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 为普及中医药相关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文化素养,近日,福建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网络竞赛启动。

本次竞答活动由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东南网承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福建省针灸学会、福建省中医体质调理学会协办,美年大健康、福建维乐口腔、福州眼科医院等单位支持。活动以单人参赛方式开展,题型为单选题,答题形式包括限时竞答、双人对决、争上游等。

网友可通过东南网首页进入活动专题,参与活动。同时,手机端网友通过微信认证后,也可在线答题。为了更好地鼓励广大网友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组委会特设置10余万元的奖励。竞赛期间,参赛者达到每个积分段后,均可获得相应抽奖机会,抽取20元、50元、80元不等的话费奖励。同时,组委将根据活动最终的积分排名,针对前110名的网友另予以现金、洁牙卡、体检卡等奖励。届时,获得排名奖励的网友名单将在东南网等主流媒体公布,并获得电子证书。即日起至3月31日,网友可扫码登录专题页,参与答题。

2021年闽籍华侨华人新春大拜年活动圆满举办

东南网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潘超) 日前,由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福建日报社东南网承办的“侨心系桑梓 开启新征程”——2021年闽籍华侨华人新春大拜年活动圆满举办。

来自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阿根廷、马来西亚、日本、新西兰、法国、莱索托等30多个国家近200名侨胞、约30个侨社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参加了活动,以个人或团拜的形式向祖国和家乡人民送上了新春祝福,共同庆祝农历辛丑牛年的到来。值得一提的是,来自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8个国家20多名国际友人也参加了大拜年活动,通过东南网向全球网友讲述了自己对春节的理解和对中国人民的新春祝福。 

东南网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王文青) 近日,“寻根闽都 同心笃行”港澳台青少年网上冬令营活动闭营仪式举办,标志着为期4天的冬令营活动圆满收官。

活动由福州市海联会主办、东南网承办,吸引了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159名青少年参加,得到香港福州社团联会、澳门福州十邑社团总会、福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福州市台联、福州市金门联、福州市台协会的大力支持。

大多数营员第一次参加此类冬令营活动。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新鲜有趣,通过学习油纸伞、软木画的历史文化和工艺制作,学说福州话,感受到了福州文化的厚重感和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据了解,“寻根闽都 同心笃行”品牌活动是福州市海联会特别为中国港澳台青少年量身打造的文化体验营,拟每年举办两次,旨在更好地让港澳台青少年一代知国情、爱祖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对福州的认识。 

扫码浏览本次活动更多内容。

“寻根闽都同心笃行”港澳台青少年网上冬令营圆满收官

东南网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王文青) 近日,“寻根闽都 同心笃行”港澳台青少年网上冬令营活动闭营仪式举办,标志着为期4天的冬令营活动圆满收官。

活动由福州市海联会主办、东南网承办,吸引了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159名青少年参加,得到香港福州社团联会、澳门福州十邑社团总会、福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福州市台联、福州市金门联、福州市台协会的大力支持。

大多数营员第一次参加此类冬令营活动。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新鲜有趣,通过学习油纸伞、软木画的历史文化和工艺制作,学说福州话,感受到了福州文化的厚重感和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据了解,“寻根闽都 同心笃行”品牌活动是福州市海联会特别为中国港澳台青少年量身打造的文化体验营,拟每年举办两次,旨在更好地让港澳台青少年一代知国情、爱祖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对福州的认识。 

扫码浏览本次活动更多内容。

“泉州传统村落之振兴”探访活动收官

东南网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 日前,历时半年的“泉州传统村落之振兴”探访活动圆满收官。从山水风貌到历史人文,从民俗风情到产业经济,从村庄现状到远景规划,一系列报道在时空交错中,深度解读乡村,记录乡村,总结特色,既提升了泉州传统特色村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振兴,也推动了各个村落的振兴发展,让“乡愁”成为每个村庄最美的底色。

2020年8月,围绕“泉州传统村落之振兴”主题,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东南网走进泉州多个传统特色村落,探访这些通过科学规划实现“重生”的乡村,并以图文和视频的融媒体形式推出20期报道。一个个村庄在笔下、图中渐渐清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闽南原乡卷轴正缓缓展开。

得益于山海并存的特殊地理环境,泉州的传统村落各具特色,峰峦叠翠与茂林修竹的深山,渔舟唱晚和十里沙湾的滨海,山乡渔村风光迥异,美得绝不重复。

古村落因深厚的历史积淀而唯美,却因灵动的现代规划而鲜活。在积极践行传统村落保护理念的基础上,泉州根据村落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的村落通过钟灵毓秀的水光山色发展乡村旅游,有的利用农渔土特产品发展乡村产业,有的则重拾深厚人文历史,吸引文化机构入驻……一条条独特的乡村发展经脉被打通,新鲜的血液流入古老的土地,焕发着勃勃生机。

泉州推进开展“清朗·春节网络环境”专项行动

东南网3月12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日前,泉州市委网信办推进开展“清朗·春节网络环境”专项行动,重点针对门户网站、浏览导航、弹窗广告等信息入口和资讯推荐、生活服务、社交平台、论坛社区、直播、短视频等应用环节,坚决治理色情、暴力、赌博以及低俗、媚俗、庸俗等问题,坚决打击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谣言和虚假信息。

关注首页首屏等重点部位、整治生活服务类平台推送低俗不良广告、规范直播和短视频类平台网红主播行为、打击各类网络公众账号借春节开展恶意营销……泉州市委网信办要求全市各级网信部门和重点网站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网站主体责任,部署整治工作,督促平台清理整治涉网络淫秽低俗内容账号。

泉州市委网信办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专项整治行动,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