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共享服务“涨声一片”,你还愿意用吗?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1-03-27

2021年3月27日福建日报网事版(07版)主要稿件:

共享服务“涨声一片”,你还愿意用吗?

港澳学生及华裔青少年西湖采风

纯粹的动画人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近日纷纷涨价

共享服务“涨声一片”,你还愿意用吗?

福州街头有不少市民骑共享单车出行。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福州宁化地铁站外,摆放着不少共享单车,市民正在扫码取车。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福州宝龙城市广场门口摆放着共享充电器。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3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文/图)“共享充电宝的价格越来越高了,很不划算。”3月22日晚上,福州市民李建荣和朋友在一家餐厅吃饭,席间手机快没电了,在餐厅前台扫了某品牌的共享充电宝,用了35分钟就花了3元钱,而原来每小时只要1元钱。如今不仅充电宝,共享单车等共享服务产品也都悄然涨价,受到不少用户的吐槽。央视也在报道中提醒企业注意吃相。专家则建议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价格,并注重提升用户体验。

价格猛涨 遭消费者吐槽

在福州宁化地铁站外,停放着不少共享单车,有哈啰、青桔、美团等不同品牌,不少市民在取车和停车。记者拿起美团APP扫了扫其中一辆单车,页面上并没有显示收费标准,骑到了中亭街附近,共12分钟的时间,支付了1.5元。

记者整理发现,不少共享单车起步价已从最初的每小时0.5元、1元提升至半小时1.5元。记者看到,美团单车的起步价为1.5元30分钟,不满30分钟以30分钟计费,并没有免费时长,新用户可以购买7天畅骑4.8元、30天畅骑13.8元和90天畅骑55元等不同的套餐,可以免除每次行程前2小时的骑行费用,超出部分需另外支付。

共享单车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家住福州仓山师大学生街附近的黄辛宝,经常去三叉街搭地铁上班,步行要花近20分钟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他选择骑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短距离出行还是比较方便的。”随着共享单车涨价,黄辛宝不得已购买了哈啰单车的会员,但有时会找不到哈啰的单车,只能选择别的品牌,“没有会员确实太贵,宁愿搭公交车转车”。

共享充电宝涨价同时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记者在福州走访看到,在商场、电影院、酒吧、餐厅、酒店等处都有共享充电宝,摆放在收银台或店门口,租用价格不一,但都比最初投放市场时的价格有所上涨。在鼓楼区一家餐厅摆放了多台小电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为5分钟内免费、每半小时1.5元,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费,每24小时封顶30元,总封顶99元。怪兽充电宝则按小时收费,9分钟内免费、1小时2元,封顶同样是99元。

在福州宝龙城市广场,正在逛街的刘女士拿起手机扫码借用充电宝,她告诉记者,有了共享充电宝后,她并没有特地去带移动充电宝,手机电量低就直接租一台。“每个品牌的收费标准不一样,有的1小时就要4元,还是高了一点。”刘女士说道,一台普通的移动充电宝才几十元,共享充电宝涨价后,会减少使用频次。

共享服务涨价,受到不少网友的吐槽。网友表示,这是互联网企业的套路,用低价来占领市场,培育起用户习惯后,就涨价“割韭菜”。记者了解到共享服务的定价是市场调节价,由企业自行决定。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根据《福建省定价目录》(闽政[2017]56号)规定,共享充电宝价格不在政府定价目录内,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自主定价,但应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其价格水平受生产成本、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不同时期因市场竞争引起共享充电宝价格波动不涉嫌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共享单车的定价同样由企业自主决定。

投诉不断 质量有待提高

共享服务产品的价格上涨,投诉也一直不断。根据消费保平台投诉数据分析,截至3月20日,共受理共享服务相关投诉45066条。其中,共享充电宝相关投诉有1064条,共享单车相关投诉有33459条。而在共享服务的投诉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归还难、押金退还不及时、乱收费、霸王条款等。

共享单车出现故障也造成了安全隐患,产生纠纷。福州市民毕先生在去年11月骑哈啰单车出行,因坐垫损坏受伤,他拨打客服热线,对方告知可以按使用产品内包含的保险流程处理,赔付医药费,但拒绝赔偿误工费等。经马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解后,哈啰公司已对毕先生进行相应补偿,并达成和解。

经常骑共享单车出行的黄辛宝告诉记者,共享单车经过一段时间经营后,经营方并没有及时更新和维修,有不少单车出现了故障。“有些只是小故障,如坐垫坏了、一边刹车失灵、铃铛不响等,不太影响骑行,就将就着骑,不然锁车会扣钱。”黄辛宝说,共享单车虽然有故障上报的渠道,但需要拍照上传,有一次处理都花了十几分钟,太浪费时间了,干脆锁车走人。

共享单车高额的调度费也引起不少市民的质疑。3月22日上午,郑同学在福州大学城公交车站附近扫码使用哈啰电单车,因自动断电,没有看清限行区域,被收取了30元调度费,这让他很不满。

共享充电宝归还难是网友投诉的一大热点。市民张小姐有一次在南平出差,在一家酒店借了某品牌的共享充电宝,离开时却发现没有位置可以归还,她只好放在酒店前台,结果第二次一看,被扣了20多元,但由于钱不多,就没有去追究。

共享充电宝归还问题还会遇到投诉无门的现象。记者在福州12345上看到,今年2月有市民反映称,他在仓山区学生街借了一个小电充电宝,但是根本没有地方还。仓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复时表示,归还共享充电宝非该局职能范围,建议诉求人通过充电宝租用平台查找归还点,就近进行归还。

还有市民遇到充电宝归还后仍被扣钱的现象。一市民在福州青口镇一家牛排店借了共享充电宝,归还后仍被扣钱。经投诉后,闽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联系了共享充电宝客服中心,客服中心按程序进行了退款。

共享充电宝的质量同样令人担忧。去年,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针对福州市大型综合商贸体、旅游景点、餐饮娱乐及生活服务等经营场所提供的共享充电宝开展比较试验。试验发现,样品的标识及警示全部不规范,应引起相关运营企业及管理部门的重视。此外,检测的14款样品中有8款样品的有效输出容量低于标称额定容量,偏差在-10%以上的有6款。

专家:调整价格应适度 用户体验要提升

近年来,共享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指出,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对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有冲击更有刺激,尤其在共享医疗、共享教育、共享生活服务等领域。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林翊表示,共享经济促进了资源集约利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同样需要进行规范和约束。他说,早期共享服务通过烧钱的方式,采取优惠补贴的形式来争夺市场,培育用户,在盈利模式上通过押金和预存金的形式产生了巨大的资金池。但现在已经不允许有押金,随着监管越来越规范,经过洗牌后,活下来的企业开始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运维成本也在增加,企业为了维系生存,调整价格是必然的。

“价格调整要有合理的区间,企业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在不影响市场的情况下做适度的调价,维系企业盈利的状态,也让消费者能接受,顾客才不会大量流失。”林翊认为,共享单车占用公共空间,具有公共属性,而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涨价都需要征求各方意见和听证,共享服务产品的涨价也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政府有必要制定一定的指导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

林翊表示,共享产品做好服务才是王道,涨价后有了成本支撑,要从过去无序的投放和粗放式的管理进入到精细化的运作,要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否则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他说,共享服务产品作为公共产品,涉及民生,但目前行业监管还是不健全,需要进一步提升。

“公共产品要有一定的投诉渠道,像公交和出租车要接受运管局的行业监管,共享服务发展过程中也要加强行业的监管和行业的自律,比如对违规的企业在市场准入上进行限制。”林翊说。

第四届“印象·福州”大赛作品火热征集中

港澳学生及华裔青少年西湖采风

加拿大陈佳薏参赛作品《湖心闲趣》。东南网记者 洪柔依 王文青 摄

东南网3月27日讯(本网记者 洪柔依 王文青) 为更好地参加第四届“印象·福州”大赛,近日,福州西湖国际学校动员在校港澳同胞及华裔学生到西湖公园实地采风,用照片记录这座古典园林的美景。

湖上泛起层层涟漪,微波荡漾,几只游艇在湖面上悠闲地漂游着。加拿大华裔学生陈佳薏在摄影作品《湖心闲趣》里呈现了福州西湖最平常的景色,她说:“乘舟在湖中心漂荡,视野开阔,心也跟着开阔起来。”

来自中国香港的郭年宸在摄影作品里展现了西湖公园的夜景。到了晚上,夜景灯光覆盖了整个西湖公园,是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微波粼粼,桥孔倒映在水中,倒影和真实的桥洞形成一个个浑然闭合的圆,美不胜收。

英国华裔学生黄家馨相机下的西湖公园是都市里宁静的乐园,风景宜人,令人心旷神怡。她说:“阳光明媚的下午,微风轻轻地吹动了旁边的树,水面如镜,有游客正在划船。这真是一个安静的午后,心也跟着平静了。”

第四届“印象·福州”大赛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州市教育局、福州晚报主办,福州市海外联谊会、各县(市)区委统战部等协办,东南网海外部承办。目前,第四届“印象·福州”大赛作品火热征集中。

中国香港郭年宸参赛作品《福州西湖》。东南网记者 洪柔依 王文青 摄

英国黄家馨参赛作品《西湖一隅》。东南网记者 洪柔依 王文青 摄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产业工会“行业工匠风采”系列第三季视频展播

纯粹的动画人

郭鹏(右)与同事沟通动画镜头。东南网记者 曾孑摄

东南网3月27日讯 (东南网记者 曾孑 文/图)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产业工会“行业工匠风采”第三季,运用镜头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性,挖掘人物故事,展现工匠技艺、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等,促进行业发展,让“工匠精神”真正地深入人心。本期视频讲述动画导演郭鹏的故事。

从事动画行业十余年,郭鹏从最初的动画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伴随着一部部动画作品成长起来。目前,郭鹏在福州天之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土豆侠》系列动画片的导演工作。他曾获2017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土豆侠》项目组则被评为2017年福建省“工人先锋号”。

“我觉得导演工作像一个很专业、很有个性的杂货铺。”郭鹏认为,动画导演平时需要吸收很多资讯,要放大感知去体会生活、汲取养分、寻找思想的启发和冲击,而后将其中一部分发送给观众、同伴和团队。“做过10个模型的模型师一定会比做过1个模型的模型师优秀,做过100个的肯定会比做过10个的好。在量级的堆叠下是可以碾压一般所谓的天赋的。”除了睡觉时间,郭鹏基本都在工作。在他看来,做动画必须有近似痴迷的坚持,用一种沉浸的状态把手头的工作做到极致。

现在的郭鹏和团队在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电影产业之路,希望在未来能做出更高效更多元的精品动画电影,为中国动画添砖加瓦。

扫码观看本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