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卿:刻木为偶演绎世间百态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陈珂 | 时间:2021-11-03

创新破局让木偶“热”起来

李明卿表演木偶书法绝技。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娱乐方式的出现给木偶戏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以往一开票便售空的木偶戏不再场场满座,演出日渐减少,演员纷纷改行,李明卿开始思考木偶表演的新出路。

机缘巧合之下,李明卿在电视上看到有人表演双手写书法,一个大胆的想法闯入他的脑中,木偶书法是否能实现木偶表演的破局?

说干就干,李明卿买来纸笔、字帖,没有书法基础的他只好自己先练习书法,每天5点多起床,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一段时间后李明卿的书法水平有了提高,于是他提起7斤多重的木偶开始练习木偶书法。

然而,木偶书法的难度远超他的想象,仅是让木偶握紧毛笔这一动作,李明卿就练习了数月。毛笔并非固定在木偶手中的,需要靠手指捏紧细线才能保持木偶握笔不掉,练习时李明卿的手指常常被细线勒得发紫。横平竖直的笔画通过又细又长的线传到木偶手上就变得歪七扭八,反复练习了近两个月,李明卿也没能写出一个满意的字来。

就像幼儿学写字一样,李明卿提着木偶从最简单的横竖笔画开始,渐渐地木偶能够书写一些简单的单字,又经过3年多枯燥的练习,李明卿终于写出了漂亮的“吉祥如意”四字。

1998年李明卿赴大连演出,主办方临时提出让他根据花卉节活动内容来提字,彼时的李明卿只能写出几个先前练习过的成语,对于主办方的要求他遗憾地表示无法完成。也正是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技能仍有不足,回家后更是加紧练习。终于,8年的苦心孤诣,李明卿的手指、手腕渐渐地与木偶“融为一体”,书写大部分汉字挥洒自如。

历经10余年,从小有名气到能让木偶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李明卿自己知晓。时至今日,李明卿在家还时常摆上笔墨纸砚不断练习。

提线木偶拉琴。受访者供图

“艺无止境”是李明卿常说的一句话。2007年,他又开始练习让木偶拉京胡。李明卿说,木偶拉京胡最难的是左手的控制,因为与真人演奏时的向下按琴弦不同,想要控制木偶某一根手指按弦的时候,相应提线的手指要向上提,因此,控制木偶需要恰到好处的控制力。

木偶书法、木偶拉京胡、木偶绘画……李明卿钻研的独门技法让木偶艺术得以重回大众视野,沉寂多年的木偶艺术又热了起来。

双管齐下让木偶传下去

提线木偶进课堂。受访者供图

作为非遗传承人,如何让提线木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下去,是摆在李明卿面前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从2010年开始,连城县木偶艺术传习中心与连城县实验小学订立协议,开展每周一期的提线木偶进课堂活动,这让李明卿看到了传承的希望。他经常参加提线木偶进课堂活动,为学生们演示木偶提线的挑、抖等指法拨弄技巧。从最简单的提线小狮子入门,李明卿手把手教导学生提线木偶的舞蹈动作,将喜爱提线木偶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李明卿说:“希望通过提线木偶进课堂,为木偶戏剧培养更多年轻观众,希望学生们为连城拥有木偶艺术而骄傲。”

李明卿指导青年演员制作木偶、排练新剧。受访者供图

后继人才的培育是非遗传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李明卿积极投身发掘、培育年轻一代木偶戏继承人,推进木偶艺术活态传承。

2011年,木偶剧团选拔了一批优秀学员送往龙岩艺术学校委托培训三年。学有所成的青年演员们回到剧团,跟着老一辈边演边学,“退而不休”的李明卿以传帮带为己任,时常回剧团指导青年演员制作木偶、排练新剧……木偶头如何粉刷?每个角色搭配什么衣服?动作如何处理得更加细腻?李明卿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一句唱腔、一段念白,哪怕是一个小动作,他都仔细分析,亲身示范,青年演员们从中收获了许多艺校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相继谢世,许多经典的提线木偶剧目面临着失传的困境。谈到未来,李明卿希望联合老同志,将现存的《刘备招亲》《大名府》《水漫金山》等五六十部经典剧目重演一遍,并通过音像资料的形式好好记录、保存起来。李明卿说:“绝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里消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