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福建日报网事版(12版)主要稿件: “百名馆长讲党史”讲好福建党史故事 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 讲述者:馆长苏银坂 清流县林畲红军史迹群 讲述者:馆长刘光军 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 讲述者:馆长伍玲金 东南网1月7日讯(本网记者 陈晖)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为更好地发挥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作用,更好地利用相关革命文物,深挖背后的红色故事,从细微处展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华章,讲好党史故事,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百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指导、东南网主办的“百名馆长讲党史”融媒体采访活动于2021年5月至12月举行,拍摄制作了上百集馆藏题材述说福建红色故事的短视频产品,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 为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福建近年加大革命展馆建设,也培养起一批出色的红色故事讲解人。东南网的“百名馆长讲党史”融媒体采访创意,旨在集百名馆长(负责人、讲解员)这样一个群体,以所在馆的红色珍藏、以自己熟知的某个细节,来讲述其中的党史故事,是2021年福建媒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尝试,为庆祝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增添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百名馆长讲党史”主题采访将100个位于福建各地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展示馆、陈列馆、革命旧址、教育基地等红色地标走透透,突出宣传了当地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新时期的故事;将福建党史发展的辉煌历程,与福建儿女在党的各个发展时期的拼搏奋斗,通过红色故事有效结合,通过情感融合述说,激发起福建人民对福建党史的强烈自豪感。 “百名馆长讲党史”融媒体采访,以短视频为载体,短小精悍,故事性强,节奏感快,可看性佳,符合时下传播特点,网友易于接受,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载体;强调跨平台传播,形成传播合力,以省级重要门户网站东南网为主宣传平台,同步登陆学习强国福建平台、海峡网、闽南网、新福建、中国文明网福建频道、文明风网等省媒平台。 “百名馆长讲党史”融媒体采访活动受到100个革命展馆所在地的县市区的重视,纷纷选出馆长(负责人、讲解员)介绍文物及其背后的党史故事,讲述与本地相关的党史故事或地点、人物等,以小见大地诠释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亲民、爱民、为民的理念。 厦门市思明区委宣传部、思明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鼓浪屿好八连》等的采访给予大力支持;龙岩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东南网协作,共同出品《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等20个短视频作品;漳州新闻网、中共漳浦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东南网协作,共同出品《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革命历史陈列馆》短视频;漳州市委文明办、漳州人民广播电台,协助出品《中国女排腾飞馆》短视频;南平电视台、松溪电视台,协助出品《建松政(路下桥)农民暴动遗址》短视频。宁德古田县、周宁县等地的融媒体中心,漳州平和县、南靖县、漳浦县、诏安县等地的融媒体中心,三明永安市、宁化县、沙县区、尤溪县、建宁县、清流县、大田县、泰宁县、明溪县等地的融媒体中心,南平市延平区、建阳区、武夷山市、建瓯市、邵武市、顺昌县、浦城县、松溪县、光泽县等地的融媒体中心,分别与东南网协助拍摄制作,共同推出当地展馆短视频。 各受访展馆的馆长(负责人、讲解员),纷纷以本馆的珍贵文物等为落点,讲述背后的党史故事。在厦门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苏银坂馆长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当年探访村子、指导当地脱贫致富的故事,该馆位于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和白交祠村的交界处,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曾两次到这些村中访贫问苦,提出了“山上戴帽、山下开发、扶贫扶志”的宝贵思想理念。在三明清流县的林畲红军史迹群,清流县博物馆刘光军馆长讲述了毛泽东在这里对中国革命的思考和展望、红军为群众带来的革命之火以及曾家一门三烈士的故事。在龙岩市连城县的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伍玲金馆长讲述了国家一级文物闽西赤色邮花实寄封的故事,这件珍贵稀少的实寄封是研究中央苏区红色邮政历史的重要依据。在中共闽浙赣省委闽江地下航线陈列室,吴灵娟馆长讲述了闽江地下航线为根据地运送物资、传递情报和护送干部的故事。 “百名馆长讲党史”系列融媒体短视频采访共涉及革命时期的展馆80家,建设时期的展馆2家,改革开放时期的展馆13家,新时代时期的展馆5家。共有101位人士出镜讲解,总时长超8小时,共102个短视频,目前已全部在东南网网络专题《百名馆长讲党史》上载播放。 扫码进入专题观看短视频 吴清波:就没想过能回来 东南网1月7日讯(本网记者 江茗茗 周瑞钦 文/图)“清波同志,分别后心中十分想念,但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必须分开,祝你一路平安到达工作岗位。”“亲爱的弟兄,把敌人杀光,等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消息!”“血与火的战场上,往往给幸存者留下最闪光的记忆,那闪光的记忆是人生的教科书。”……这些话语来自吴清波的一本日记,里面不仅抄录了朋友的来信,还记录了抗美援朝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初次和吴清波见面时,老人就给我们看了这本日记。他回忆,枪林弹雨中,自己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很多战友却没有他这么幸运,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战场上。 每当翻开日记,吴清波的记忆就瞬间被拉回到那个年代。1949年4月,24岁的吴清波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11军31师93团的一名战士。1951年3月,部队番号改为“志愿军12军31师93团”,吴清波与战友们一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启了他在朝鲜三年保家卫国的战斗。作战的日子里,吴清波与战友们每天都要经受敌机空袭和军用物资短缺等严峻考验,断粮时甚至吃过雪喝过尿。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在严寒和炮火中,志愿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70多年过去,曾经的年轻战士已变为白发老人,但他的精神不老。如今,吴清波与两个儿子生活在一起,安享晚年。但每每谈起那一段峥嵘岁月,老人总是充满感慨:“就没想过能回来。不单是我,大家都觉得回不来了。能回来非常开心。牺牲的战友是真英雄,我算不了什么,与他们比我是幸运的。” 扫码观看吴清波的更多故事。 手机APP能成为学习“利器”吗? 东南网1月7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孩子的学习问题一直是很多家长关心的事。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发展,“手机学习”成为越来越多孩子和家长的选择。手机学习真的靠谱吗?五花八门的学习APP到底好不好用?记者走访了多名学生、家长和业内专家,看看在他们眼里,手机学习带来了什么,怎样使用学习APP才不会“跑偏”。 善用学习APP,可以事半功倍 记者打开手机应用商店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学习APP大致可以分为在线学习类、刷题类、搜题类、词典英语练习类、整理类和兴趣拓展类,主要对应解答作业难题、整理错题、英语学习、课外资料拓展和个人兴趣学习等需求。 “我现在偶尔会看看在线学习APP,以便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老师当天讲述的知识。”来自福州某中学初一的学生高尚告诉记者,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科目和课程变多了,有的时候会跟不上节奏,有一些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点,会选择在线学习类APP来消化和巩固。 “2021年的寒假带孩子回了一趟老家,结果回来被告知需要居家隔离,孩子就在线学习,加上老师的视频指导,半个月后回到学校,孩子的课程也没有落下。”家住福州马尾的王女士称,一些在线学习APP还是可圈可点的,通过老师的视频讲解,孩子较好地掌握了知识点。 来自福州某私立中学的小张在同学和老师眼中是一名“学霸”,他告诉记者,他会使用一些刷题类和整理类APP,通过“刷题”找薄弱点,“整理”扩充错题库,再通过打印类APP打印错题,贴到错题本上。“通过这样一套流程,学习方便、高效又快捷,不仅可以举一反三,还可以更好地掌握薄弱知识点。”小张说。 “平常我也会通过一些视频类APP来学习英语,通过沉浸式的语言环境,可以快速提升英文语感,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小张表示,英语学习更重要的在于日常积累,学习软件可以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慎用搜题APP,谨防孩子偷懒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前,暂停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APP的备案工作;已备案的相关教育APP暂时从平台下线。 记者注意到,拍照搜题类APP对许多学生来说堪称“作业神器”——只要将题干拍摄清楚并上传,立刻就能获得相应答案,甚至还有不同的解法以及详细解题过程。对于此类学习软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褒贬不一。 家长房凯直言,以前孩子下载了某款搜题软件,每天做作业就拿起手机来扫,根本不看解题思路,直接抄答案,其实很多题目根本就不会,事后也没有去理解和掌握。一段时间后,考试的成绩出来,老师拿着卷子找到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古田县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陈毅千则告诉记者,他学历不高,孩子低年级时的题目还知道做法,随着年级增长,很多理科题目他就答不上来了。他坦言,用搜题软件辅导孩子确实省时省力,“双减”后孩子的学科类辅导班有不少已经停掉了,如果作业辅导跟不上,担心孩子成绩滑落。 “学习类的APP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是反对家长给孩子使用的。”福州湖滨小学校长林峰表示,这些学习类APP早先出现的时候,确实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但随着APP的发展,行业之间竞争激烈,很多APP就变味了,为了吸引学生,纷纷推出“扫一扫搜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得到答案。一些孩子自控能力差,直接上手抄。这就造成了老师批改作业发现都对,家长产生错觉,以为孩子的作业完成度很高,实际上孩子并没有吸收上课知识点。 “这种拍照搜题的情况其实不仅存在于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及其家长中。现在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尤其高中的理科类学科,很多学生使用这种搜题软件。”闽侯一中的老师叶丹表示,学校现在对于这类软件都是禁用的,因为如果仅仅“为了完成而完成”,那做作业显然是无效的,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遇到不会的题目,应该找老师寻求帮助,而不是依赖搜题APP。事实上,这种请教的过程会让孩子印象更加深刻,也有助于形成更加亲密的师生关系。 叶丹表示,对于家长使用“这种扫一扫就能出答案”的APP表示理解,这可以大大节约检查作业的时间,但是不要给孩子使用,需要让孩子独立思考,尤其是在知识点的梳理上,最好让孩子自己归纳、整理,独立总结知识点是学习最关键的一步。 手机学习需自律 吸收知识是重点 叶丹建议,使用学习类APP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自控力不强,拿起手机就玩游戏、聊天,则可以寻求帮助,让爸爸妈妈在一旁监督,要仅仅把手机当成工具来使用。 “学习还是交给老师,我们负责监督做完作业,孩子要远离手机。”马尾的王女士坦言,因为孩子的自律性不够,经常会趁家长不注意,偷偷玩游戏、看视频,现在基本不再使用学习类APP。 “我手机里只有一个英语学习类的软件,其他软件我平常不给孩子用。”家长房凯告诉记者,因为离开学校多年,英语现在相对生疏,发音也不够标准,因此会使用一些软件帮助家里孩子进行听写和朗读以完成复习和预习的功课。此外房凯也特别提到,对于孩子使用手机,家长要多加留意,确保他们确实在使用手机学习。 “作业批改的任务应该交给老师,家长要做的是督促孩子把作业做完。”林峰告诉记者,早期学习靠的是题海战术,现在讲究减负增效,“双减”政策下,作业改革、课堂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业成果的吸收率。“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的老师需要更精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吸收率来调整。作业是反映课堂上孩子吸收水平的重要一环,成为老师授课的重要依据,要实实在在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构建高效和谐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