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近来,移动短视频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应用类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但由于短视频准入门槛低,自我审查机制少,因此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三俗”内容、虚假内容、抄袭内容众多、内容同质化严重和监管缺失等问题也逐渐暴露。3月26日,CCF YOCSEF福州在线上举办“短视频社交软件上‘抖’出的网络文化,是进步还是倒退?”观点论坛,此次活动采用线上会场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活动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直播。 论坛上,来自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学院、闽江学院、福建警察学院、三明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福州软件园、迪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数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思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商海外服务促进会等企业代表共150多人汇聚线上,就短视频网络文化的话题展开讨论和思辨。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福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和福州自媒体联盟等人员参加论坛思辨。 大家围绕“短视频社交软件上‘抖’出的网络文化,是进步还是倒退?”“‘抖音’‘抖’出的网络文化观念是否反映了社会文化的观念?”“是否需要限制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社交软件?”“短视频社交软件传播的网络文化是否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并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等议题展开。活动由CCF YOCSEF福州分论坛两位副主席薛醒思、黄艺坤担任现场活动执行主席,AC委员吴伶、尤玮婧担任在线执行主席。 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戴程发言 CCF YOCSEF福州供图 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戴程做了题为《网络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互补还是对立?以抖音为例》的引导发言,他从“沉浸式文化体验,形塑传统文化传播景观;短视频网络文化生产是社会文化数据库记录方式; 短视频网络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强化、虚假参与;感官麻痹,社会文化倒退;短视频茧房造成文化多元性的丧失;短视频对不良文化导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六个观点对网络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补和对立进行阐述分析。 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旭玲发言 CCF YOCSEF福州供图 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旭玲做了题为《为什么孩子使用短视频需要限制》的引导发言,她认为孩子通过短视频容易受到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容易造成规则和边界模糊,也会耗费时间、容易沉迷,青少年信息过载会影响思维和注意力。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林颖发言 CCF YOCSEF福州供图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林颖做了《“抖音”的媒介形态所塑造的文化影响》的发言,她认为刷抖音造成了人们对社会时间感知的一种加速,用户总希望在短时间内就看到惊奇,长期沉浸其中容易变得浮躁并失去耐心,不利于培养系统的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另外,此类由算法主导的平台通过过滤气泡容易生产出单一向度的观看行为和思维逻辑,这也是值得警惕的。 腾讯AMS政务旅游福建区域总经理李宁做了《多元化世界的77%,一起向未来》的发言,她认为用视频这种最为简要、直观的形式与他人和社会分享是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改变,青少年拥有使用社交软件和短视频的自由,他们应该被看见、被理解,同样拥有体验幸福感的权利和机会。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野做了《“抖音”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利弊》的发言,他认为短视频平台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但短视频平台应该加强视频内容的管理,尤其对“短平快”伪文化要进一步审核管理,不让不良文化影响年轻一代。 在思辨环节, 引导嘉宾、特邀嘉宾及所有的线上线下参会人员从“抖音”抖出的网络文化观念是否反映了社会文化的观念?是否需要限制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社交软件?短视频社交软件传播的网络文化是否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并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这三个问题展开思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经过一个下午的深入探讨和热烈思辨,大家认为:“内容为王”依旧是新媒体时代不变的真理,短视频自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秉持生产优质内容的理念,传播正确的价值导向,也才能放心让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社交软件,同时,传播传统文化也要向短视频“借力”,借助互联网新渠道、新形式来实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