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荔枝红,这场夏日啖荔诗会又如约至榕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刘益清 | 时间:2022-07-19

image.png

词宗以唐宋古音吟唱诗词新声 福建日报记者刘益清摄

东南网7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天下荔枝古来“以闽中为第一”,北宋蔡襄说:“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迄原野。”西禅寺宋荔、二梅书屋古荔、西湖“十八娘”……每个汁甘如露的名字背后,都隐藏着一串风雅有趣的传统文化历史。

7月18日,上百名中华古典诗词词宗和爱好者,在福州怡山西禅寺品古荔佳味,颂诗词新声,共同参加壬寅啖荔诗会暨诗词大赛。

西禅寺千年宋荔色红肉甜,汁如甘露,闻名遐迩,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逢夏日荔丹之际,举行啖荔诗会,传为佳话。福建省诗词学会会长李韧表示,怡山西禅寺举办啖荔诗会,历史悠久。福建省诗词学会成立以来就与西禅寺共同举办啖荔诗会,目前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今年诗会征集作品为词和折枝诗,词调寄《唐多令》,题为《怡山啖荔,欣迎党的二十大召开》,每人一首,得“妍”字(即押《词林正韵》第七部);折枝诗眼字为“复兴”一唱,每人创作三首。本次诗会,诗友们共创作了《唐多令》词160多阕,“复兴”一唱折枝诗430多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由六门词宗评取,并由词宗宣唱。

自宋迄清,福州贡荔的记载不绝于史。经过千百年的城市变迁,今天福州城区内依旧保留了相当规模的荔枝树,一入盛夏,红彤彤的荔枝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美景,也让市民、游客大饱口福。

每到“夏蝉鸣荔枝红”的盛夏,西禅寺的千年宋荔便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漫长的时光里,这株宋荔先后经历过4次枯荣,主干中空,只剩一层树皮供给营养,每年如期绿叶满枝,硕果累累,被视为奇观。如今,西禅寺内报恩塔、观音阁、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位置仍有登记在册的7株古荔枝树,每年如约结出闽荔中最“香艳”的“十八娘”荔枝。苏东坡曾在《减字木兰花》词中写道:“闽荔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这里的“十八娘”指的就是“十八娘”荔枝。

据了解,“怡山啖荔”诗会曾一度中断,后从1988年起恢复怡山啖荔诗会,并延续至今。啖荔诗会共享传统文化盛宴,共叙诗和远方情怀,更是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颇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