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学子社会实践:向基层报到 让青春更精彩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张立庆 | 时间:2022-07-26

东南网7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7月8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民宗厅、省文旅厅、省河长办、团省委、省学联联合开展的2022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福建农林大学启动。自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全省88所高校近15万名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结合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组建“习思闽源”山海学梓宣讲团等108个省级重点特色实践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

追寻“闽山闽水物华新”的领袖足迹 感受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智慧+服务进乡村,共筑红色振兴梦”实践队奔赴闽东革命斗争中心的福安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闽东革命斗争中心的福安,校党委书记吴仁华为管理学院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重温闽东革命的历史脉络和杰出校友马立峰烈士带领福安人民开展闽东工农革命武装的历史故事,强调师生怀念和牢记革命先烈,把战士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在南岩村闽东苏维埃旧址开展现场教学 陈嘉怡 摄.png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仁华在南岩村闽东苏维埃旧址开展现场教学 陈嘉怡 摄

在潭头镇南岩村,吴仁华在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为师生现场教学,结合革命文物、历史实物,生动地讲述了闽东革命的辉煌历史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事迹。师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实现红色乡村振兴梦。实践队下山探访曾参与过抗美援越战争的王全妹老人,以访谈对话的形式记录他随部队在战争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聆听老人的革命故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灵魂的洗礼,更加坚定了青马学子们的理想信念,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传承红色基因,淬炼乡村的红色文化底蕴,激励同学们将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给新时代青年,努力学习专业本领,脚踏实地,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

福建商学院海外学院赴平潭进行考察 学院供图.jpg

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赴平潭进行考察 学院供图

福建商学院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01支实践团队700多名师生参与。

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深入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感受十年高质量跨越发展,提炼创新发展平潭经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实践“一岛两窗三区”的战略蓝图建设。福建苏区老区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财务与会计学院实践队赴下党乡开展“弘扬'闽东之光',传承使命担当”主题活动。师生聆听刘明华老同志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三进下党的故事,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重走连心路,体悟每一级阶梯承载着重建下党村的不易与艰辛;参观“难忘下党”主题馆,感受旧貌焕新颜的华丽蜕变。

感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 学院供图.jpg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实践队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 学院供图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组建的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南平武夷山市感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实践队了解到巡护工作大多为人工模式,许多新物种由此被发现,实践队深刻领悟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发展。

实践队一行在武夷学院叶江华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走访 学院供图.jpg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实践队一行在武夷学院叶江华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走访 学院供图

“绵延的青山云雾缭绕,绿树翠竹之下是翠美茶田。”实践队一行在武夷学院叶江华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探询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叶江华副教授为实践队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来此地考察情况,感受到当地茶农也学习了生态茶园的运行模式,科学、生态的种植茶叶。在武夷山市五夫镇,实践队就“五夫镇文旅生态银行”示范村——兴贤村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现状进行访谈和数据调研;参观了“万亩荷塘”“熹街莲里”等多个生态文旅项目,了解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及带动农民实现增收情况,并在前期素材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给当地居民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河长制”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河小禹”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福州市晋安区河长办了解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晋安河网水系初步建成,但在河湖长制宣传、社会力量参与度上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实践团表示,作为广告学专业学生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宣传教育引导;通过精心设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河湖管护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居民护水意识,提升护水活动参与度。

青春力量投身基层需要 为群众办实事

共青团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委员会,联合晋江市当地政府及其对口帮扶对象龙岩长汀县政府,开展了2022年福州大学赴龙岩市长汀县乡村振兴“云端助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晋江市阳光时代广场,实践队先行举办主题为“品尝长汀美食,云端‘晋’心助农”的长汀特色农副产品品鉴会。

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在晋江时代广场宣传长汀特色农产品 学院供图.jpg

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在晋江时代广场宣传长汀特色农产品 学院供图

实践队队员为当地市民展示讲解了槟榔芋、河田鸡等长汀特色农副产品,并邀请市民品尝,得到了一致好评。许多市民在通过实践队的介绍后扫码关注了“云端助农”项目,并且自发为项目拍照宣传,用自己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同学们介绍槟榔芋等特色农产品 学院供图.jpg

同学们介绍槟榔芋等特色农产品 学院供图

实践队从晋江出发,打通线上助农渠道,让城市的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到来自长汀的美食,认同以长汀为地理标识的各种特色产品,促进长汀农产品向城市消费者流通,解决农产品需求端的问题。促进乡村产业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创造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2008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一代代工匠的没落,廊桥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愈发显得重要。

村委在向师生介绍鸾峰桥历史及营造技艺 学院供图.png

村委在向福建工程学院城乡规划学院师生介绍鸾峰桥历史及营造技艺 学院供图

福建工程学院城乡规划学院赴宁德市寿宁县实践分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利用四天的时间对于闽浙交界处木拱廊桥进行充分的调研,依次寻访了下党乡鸾峰桥、三望洋廊桥、西溪仔廊桥、杨柳秀永祯桥等,并对当地廊桥营造技艺进行实践学习,并对当地民居进行测绘记录。在实践工作中,师生们采用无人机等一系列工具,对寿宁地区的13栋历史建筑展开测绘,通过对历史建筑外貌尺度、门窗雕花、细节构件等进行测绘拍摄,力图将古建原貌精确、形象地重现,为日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打下坚实基础。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实践队为新农人桃园做宣传素材采集 学院供图.jpg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泰宁专项社会实践团为“新农人”桃园做宣传素材采集 学院供图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泰宁专项社会实践团前往泰宁县平辉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调研。实践团走访了硕果累累的果园,这都是“新农人”——阿辉的创业成果,大家都对他的创业之路颇感兴趣。当前,互联网宣传俨然成为产品销售宣传的主要渠道。由于乡村劳动力不足,果农们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难以进行高质量的网络宣传素材。来自新闻专业以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成员对黄桃当前状态进行拍照、拍视频记录,捕捉农场美丽风光,并将其剪成宣传片。他们还据此制作微信推文以更好为黄桃销售进行预热。来自汉语言文学的成员则负责为宣传片以及推文提供解说词与部分文案,英语专业的成员更贴心为宣传片解说词进行翻译,由此完成中英双语字幕宣传视频的制作。

福建工程学院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在夏茂镇开展家电维修 学院供图.jpg.jpg

福建工程学院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在夏茂镇开展家电维修 学院供图

为写好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这篇“大文章”, 福建工程学院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薪火相传”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在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e小电”志愿服务队在沙县夏茂茂丰市场有条不紊地开展义务维修活动。居民们看到“重获新生”的家电,纷纷向实践团成员们竖起了大拇指,向他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福建工程学院“e小电”志愿服务队自1984年成立以来,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义务维修活动,家电义务维修脚印踏遍暑期社会实践地的大街小巷。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实践队教老年人养生操 学院供图.jpg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实践队教老年人养生操 学院供图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村乐龄学堂实践队积极响应号召,赴三明市将乐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协助将乐县民政局、将乐县龙池社区以及福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开展“喜迎二十大,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了解并满足社区老年群体的身心需求。实践队成员们收集了社区住户老人们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生活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耐心倾听老人的声音,切实了解老人的诉求,帮助社区收集老人们对社区工作提出的建议。实践队成员在龙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防暑降温,平安度夏”健康养生宣讲;带领老人们齐做健康养生操,教授老人们穴位按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