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出圈出彩!东南网带您看省两会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3-01-16

image.png

2023年1月15日福建日报网事版(8版)主要稿件:

福建职称评审青睐新人才

东南网推出《山海人家》专栏讲述共同富裕的故事

新年民族音乐会(福建)奏响海外

出圈出彩!东南网带您看省两会

“情系祖地福满两岸”龙台客家青少年共同迎新

走进“元宇宙”“云”端识人才

福建职称评审青睐新人才

王欢在进行项目实验。 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东南网1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为充分激发新职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提出,动态调整职称评审专业,探索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此举将为福建这类新职业人群带来怎样的变化?为福建这类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新动能?近日,记者对这一新领域进行探访。

职称评审新认定带来行业利好

“将人工智能列入职称评审范围,对于我们来说,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这个新职业和人才的重视!”新大陆科技集团创新发展中心图像感知部经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王欢介绍,人工智能可划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以AI芯片、计算机语言、算法架构等研发为主;技术层以计算机视觉、智能语言、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算法研发为主;应用层以AI技术集成与应用开发为主。

在以往,我省人工智能技术人员没有渠道申请职称评审,这给企业项目评审、招投标、企业人才招聘等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业内,一些专业人员只能参加相近的电子信息职业职称评审进行代替。近10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细分为多个不同专业方向,迫切需要专门设立人工智能职业领域的职称评审。

新职业人才将加速产业发展

“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有助于新职业人才找到职业归属感。”网龙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郑辉表示,福建省是“数字中国”的发源地,2019年被列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和“后天潜能”。产业基础层的大数据、核心硬件、传感系统,技术层的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应用层的无人驾驶、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应用终端和解决方案皆有所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链体系。但是,人工智能产业在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

记者获悉,2020年,人社部的报告曾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数据图鉴2022》披露,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在内的四个细分方向,均出现不等的人才缺口,其中以计算机视觉方向的“人才荒”最为严重,供需比仅为0.38。

“一方面政府要运用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郑辉建议,可以将高等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研究型人才培养,主要做核心算法、核心理念创新的工作,还有产业研发等;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是把人工智能算法和具体产业相结合落地;三是人工智能人才基础素养培养。“建议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加快我省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郑辉说。

校企合作是培养新人才良方

福州理工学院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林平认为,我省可以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职业职称评审方面走在前头,这将有利于福建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落地,有利于我省企业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优秀青年人才,也有利于高校引进这方面的师资人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大数据学院副院长叶福兰建议,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流动机制,吸引企业中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兼任职业院校导师,通过导师亲自参与的人工智能项目和课题,带动学生参与到研发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具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对于这些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该建立怎样的评价体系?叶福兰建议,不简单以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奖项等为硬性要求,技术推广、高质量专利、智库成果、教案均可作为代表性成果参加职称评审。对于企业人员来说,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等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东南网推出《山海人家》专栏 讲述共同富裕的故事

image.png

东南网1月15日讯(本网记者 李雅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东南网新年特别策划推出《山海人家·共同富裕的故事》融媒专栏,聚焦福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涌现出的一批致富“先行者”,讲述他们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勇毅致富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的故事,体现福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的山海风貌。

《山海人家·共同富裕的故事》融媒专栏,通过“视频+海报+图文”的全媒体形式,从人物着笔,多视角呈现福建人共同富裕的故事。

一条小海参,串起万千养殖户,鼓起渔民钱袋子。首期文章《霞浦先强:养海参,富了溪尾一方》聚焦霞浦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讲述了在溪南镇溪尾村“80后”渔民吴先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先后加入海参养殖队伍,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如今海参养殖渐渐成为当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目前霞浦从事海参养殖人员有1.3万人,带动吸引外来务工人员5万人左右。

林下掘“金”,小小灵芝撑起乡村致富伞。第二期《武平有“福”,林下种灵芝,下坝户户增收忙》,讲述龙岩武平在推进林下灵芝种植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邱福平热心免费为广大农户开班、教学,为农户们传播种植技术,带领下坝的乡亲们一起种植紫灵芝,一起发家致富的故事。资料显示,2022年武平县新增林下种植紫灵芝8510亩,带动紫灵芝全产业链300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5万元。

《山海人家·共同富裕的故事》融媒专栏每周上新,东南网联动各分站采编力量,深入基层报道,不断寻找福建山林海洋间那些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的故事。故事从细处着眼,很有可读性,值得一读。

新年民族音乐会(福建)奏响海外

东南网1月15日讯(本网记者 邵宇翔)近日,“欢乐新年 福建祝福”——2023新年民族音乐会(福建)在线上成功举办。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阿根廷、英国、法国、新加坡、南非等9个国家的福建文化海外驿站组织国际友人和华侨华人等,通过东南网等平台观看了音乐会的精彩节目。

“音乐会十分精彩,画面也具有民族特色,茶山颜色和采茶姑娘服装相映成趣,景色宜人,乐声悠扬,美轮美奂。”日中动漫游戏产业联合会会长关口贡对2023新年民族音乐会(福建)内容进行点赞。

据悉,此次音乐会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协办,福建省歌舞剧院承办。音乐会采用录播方式,围绕全球共庆2023年新年这一主线,向全球传递来自中国有“福”之地——福建的新年祝福,累计观看人数超7284万人次。

“节目是中英文配合,非常友善。”马来西亚一位友人表示,感觉节目组非常贴心,音乐会非常震撼,原来中国的音乐演奏那么棒, 有机会一定要送小朋友去学习中国的音乐。

菲律宾友人Kimyo对节目称赞连连。他表示,节目编排得非常好,演奏人员水平很高,整个舞台效果和音响水准也非常棒。

来自澳大利亚的Andrew Chen表示,这是一场极具民族风情的新年音乐会,能看到这样一场来自家乡的音乐会,一方面能体会到演职人员的辛苦和不易,另一方面为彼此心系一起,两地共庆新年的深情而感动。

“音乐是相通的,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阿根廷友人玛丽表示,她一直生活在阿根廷,却非常喜欢中国的音乐,有幸能听到这么棒的音乐会。独特的民族管弦乐演奏《茉莉花》把这首歌的欢快轻盈、淳朴优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

“福建新年音乐会”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也已成为福建面向全球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音乐无国界”,以音乐为媒让国际友人了解中国、认识福建,也让身在异乡的华侨华人听得到乡音,唤起了身在异国他乡浓浓的福建乡愁。活动反响热烈、效果显著,得到国际友人、华侨华人的一致赞誉。

出圈出彩!东南网带您看省两会

东南网1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周冬 陈勍 陈虹虹 卢金福)2023年福建两会期间,东南网提前策划、精心组织,推出融媒体专题、视频、词频分析、图事汇等产品,多层面、多维度、全方位展示2023年省两会盛况。

多形式产品

报道省两会盛况

为报道好省两会,东南网特别策划、提前推出《聚焦2023福建省两会》融媒体网络专题,开设“要闻聚焦”“视频推荐”“代表声音”“委员声音”“记者跑两会”“报告全解读”“福气满满”“两会评说”“融媒在线”等栏目,通过文、图、音、视全媒体方式,全平台呈现省两会盛况。其中“福气满满”版块,聚焦2022年福建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百姓幸福生活等主题方面,通过高清图解的形式,展示福建一年来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传递福建好“福”气。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这一年福建全省社会民生都有哪些喜人的变化?对此,东南网记者深入现场,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推出【我的2022】系列报道,盘点交通、医疗、教育、文旅、住建等民生领域的发展成就,带给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发布了《稻花鱼养殖户熊建军:科技支撑 稻香鱼肥》《福建推进城市更新 让百姓生活更惬意》《动车驶进革命老区 开启幸福新生活》《文旅融合奏响“幸福”乐章》等原创文章。

两会“新”声

传递代表委员声音

同时,今年也是新一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一年,其中不乏许多“新面孔”,他们中既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作者,也有经济、教育、法律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东南网推出【两会“新”声】系列报道,发布《省政协委员叶斌:积极履职“有备而来”》《省政协委员蔡崇达:挖掘福建文化 推动内容产业在福建发展》《省人大代表雷立斌:支持偏远少数民族聚集区交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省人大代表肖钦:加强基层网格员队伍建设》等文章,讲述他们参会的过程和感受,以及新思考、履职情况等等。

关注福建发展,聚焦两会热点。东南网相继推出原创svg微信《“四轮”驱动,高起点培育经济新动能》《2023,为福建“+”把劲!》,还有《两会报告丨2022年,福建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3福建省两会|从“高频词” 看福建“新蓝图”》等图解产品,形成接地气、可互动、易传播的新闻表达方式多样化的产品,带给网友全新的体验。

image.png

扫码查看两会专题

“情系祖地福满两岸”龙台客家青少年共同迎新

image.png

晚会现场 黄晓捷 张莉丽 摄

近日,以“情系祖地 福满两岸”为主题的龙台客家青少年迎新联谊晚会在福建龙岩和台湾苗栗共同举办,晚会以线上方式在两地传播。

龙台两地客家文化同根同源,本次晚会旨在展示两岸各具特色的客家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成果,传达浓浓的爱乡恋土之情,营造两岸客家欢乐祥和的氛围,进一步传承两岸客家文化,加强民间文化交流。

整场晚会以客家风情、客家民俗、客家寻根作为创作主轴,突显两岸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高度融合。《守望家园》《老爷爷在台湾》《两岸一家亲》等节目既彰显了闽西大地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又弘扬了客家文化,展现龙台客家一家亲的美好情缘。而台湾分会场的《本草纲目》《苗栗山水好风光》《客勤客俭茶乡情》等节目,也让大陆客家乡亲感受到了浓浓的台湾客家风情。

此次晚会采取网络“云”播出“云”互动的形式呈现给两岸的客家乡亲,两岸观众通过龙岩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东南网、红土地网以及台湾地区直播平台脸书等观看了晚会的精彩内容。据统计,当晚节目收看量达100多万人次,其中东南网收看量达42.3万人次,红土地网收看量达18.54万人次,互动量达12万人次。(罗萍 修凯)

走进“元宇宙”“云”端识人才

image.png

人才科技资本云洽谈平台

东南网1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傅心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元宇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为人才、技术、资本的对接开辟了新路径。近日,由中国海峡人才市场联合相关部门举办的2023“智汇东南”福建光电产业人才科技资本对接会采用“云”上形式举办,以虚拟和现实深度交融的产业对接形式,赋予了参与者沉浸式逛展参会体验。

据悉,此次对接会包含人才创业创新云讲坛、人才创业创新项目云路演、人才科技资本云洽谈和光电产业名企云招聘四大活动板块,基于“元宇宙”平台与网友“云”端相聚。在这个由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构建起的虚实相融的活动场景中,网友可以自由选择逛展形象,自由“穿梭”于各个活动空间。

记者首先进入光电产业人才创业创新云讲坛报告厅,这里模拟了真实的讲坛场景,15名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光电产业企业、人才科技资本专业服务机构的专家和专业人士,以“把握光电产业新领域新机遇、促进光电产业人才引育和创业创新”为主题,发表精彩演讲。网友入座后可观看嘉宾演讲视频,宛如亲临现场的参会体验。

光电产业名企云招聘区还原了现实中的招聘场景,包含50家光电产业企业、30所高校或专业院系,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在内的各方在此设置了招聘“展位”。行走在不同的“展位”间,网友可根据需求获取企业信息并投递简历。此外,人才科技资本云洽谈区、人才创业创新项目云路演区也“云”集了众多光电产业项目、技术型企业、人力资源机构、创投机构等。网友在游览展厅、路演报告厅的同时,可查看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的介绍材料,实现多方位、多链条的对接。

“我还是头一回参加这种形式的对接会,很有创意。”不少线上求职者表示。

记者从海峡人才市场了解到,自1月5日对接会启动以来,参与对接会的人数超25万。对求职者来说,新颖的线上对接形式,完善并升级了面向求职者提供的服务体验,同时通过多种技术呈现的精美视觉效果和交互式体验为对接活动锦上添花,让本次对接活动保持持续热度。

从产业、行业层面来看,今年的对接会首次与网友相聚云端,“元宇宙”平台为产业与产业、产业与人才对接提供了新思路,其一方面能通过线上构建起人才方、技术方与资本方的连接,开辟了人才服务与产业对接的新模式,为业界快速了解、把握光电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另一方面破除了地域限制,在视频直播、“元宇宙”平台等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供需双方对接越来越精准、高效,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福建省光电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更好地激发、指引光电产业人才创业创新,推动福建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