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所绘厦门江鱼 古今书海中留有不少关于厦门古鱼的记载,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清代聂璜所著《海错图》,厦门历史上的三大古鱼——江鱼、文昌鱼、柔鱼便有两种被记录在册,值得细究一番。 聂璜,字存庵,号闽客,浙江钱塘人,清康熙年间画家,著有《蟹谱三十种》《海错图》等。其生平足迹几乎踏遍半个中国,“客淮扬,访海物于河北、天津”,又“游滇、黔、荆、豫而后,近客闽几六载,所见海物益奇而多”,乃“绘而名,名而赞,赞而考,考而辨”。经过严谨细致的考究,聂璜结合文字与绘画,记载了中国古代300余种海洋生物。书中除去少数的传说物种,大多数都是基于作者实地寻访而记录的真实物种,因此此书具有重要的历史学和生物学价值。 厦门古鱼其一为江鱼,学名康氏小公鱼。《海错图》载:“厦门海上产一种小鱼,名曰‘江鱼’,至春则发。背上一条灿烂如银,长不过二寸。土人晏客,以为珍品,干之可以贻远人。炸此鱼,先以粗糠焙热,然后下鱼,不焦而自脆矣。”江鱼产于厦门筼筜湖(旧称筼筜港),当地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鹭江志》认为筼筜湖所产江鱼味最鲜美:“海利所出,日可得数十金,鱼虾之属,此为最美。” 聂璜在《海错图》中记载,厦门的江鱼每年春天都会形成鱼汛,其鱼背上有一条灿烂如银的斑纹。渔民将捕获的江鱼晾晒制成鱼干,当作招待亲友和宾客的佳品。书中提到烹饪此鱼最佳方法:将江鱼洗净后裹上粗糠,用微火烘烤,然后下油锅炸。此法烹制的鱼既不会被炸焦,口感又十分酥脆。赞曰:“江鱼味美,其背银装。干而腊之,可携遐方。” 江鱼凭借自身鲜美而频繁出现在古人诗词之中。厦门文士池显方寄诗友人蒋中黄:“凭将肝胆千回语,寄与筼筜三寸鱼。”诗人将江鱼当作礼品馈赠友人,可见当时江鱼地位之贵重。明代何乔远亦留有诗《云顶岩》云:“众峰穿溜蹙如纹,星沙乱点海头分。魟鱼港俯筼筜近,白鹭洲传岛屿群。不断天风吹万里,何曾佛日锁微曛。登阶最喜岩前石,百丈苍然挂暮云。”吴雅纯《厦门大观》(1947年)盛赞:“(筼筜)港内江鱼颇盛,鱼背呈金黄色,目若玛瑙,无鳔味极佳美,系世界所仅见之动物。”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流行着不少关于江鱼的传说。传闻明末清初之时,郑成功据厦门以抗击清廷,顺治帝御驾亲征欲征厦门,清军拟在筼筜港登陆但被郑军发觉,郑成功以缺嘴大炮将其轰毙于筼筜港中,水中江鱼因食顺治之肉,竟变得鲜美无比,故此厦门有句俗语说“江鱼仔食皇帝肉,畅快无肚”。 厦门古鱼其二为文昌鱼,亦名白氏文昌鱼,俗称鳄鱼虫,是十分珍稀之物种。厦门文昌鱼主要分布于厦门同安刘五店的附近海区,琼头、和平、刘五店、浦南、内安等地都盛产此鱼,因此,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鱼渔场便位于厦门。《同安县志》载:“文昌鱼似鳗而细如丝,产西滨近海处,俗谓文昌帝诞辰方有,故名文昌鱼。”《厦门掌故》说:“其无头、鳍、鳞、脊椎,血无色,动物分类属脊索动物,进化上介于无脊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为鱼类之祖先,素有‘活化石’之称。” 文昌鱼缘何得名?民间关于此传说颇多。一说是韩愈在广东潮州猎杀鳄鱼时,一受伤的鳄鱼逃到厦门,死后变为文昌鱼,故又名“鳄鱼虫”。二说闽南神祇文昌帝君出游时不慎将手中之笔遗落,此笔坠入海中而化鱼,渔民称之为文昌鱼。三说朱熹在厦门用“朱笔”杀死鳄鱼后,便出现了文昌鱼。四说明代清初之时,郑成功率水师泊舟海上,因将士缺少菜肴,郑成功将米粒撒入海中,海面上便浮起了许多小鱼,将士们得以捕食,所以文昌鱼又叫“米鱼”。然而,上述传说或多或少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比较可信的一种观点认为文昌鱼是因地得名。文昌鱼的主要产地位于同安刘五店,古代渔民在此捕获鱼后,便以附近古庙文昌寺之名为其命名,称作文昌鱼。 文昌鱼在5亿年前就已存在,之所以神奇,就在于其似鱼而非鱼。文昌鱼身上没有鳞片,心脏是一根能够跳动的腹心管,在生物学分类上不属于鱼类,而是一种古老的脊索动物。这种介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特殊形态十分罕见,对其深入研究可以揭示脊椎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 1923年,时任厦门大学教授的美国生物学家莱德(S.F.Light)在同安刘五店海域发现了厦门文昌鱼,他从当地渔民口中得知,这种鱼每年只在文昌帝君诞辰前后出现,这里的渔民已经捕捞近百年。莱德对文昌鱼展开了相关研究,不久便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厦门大学附近的文昌鱼渔业》的文章,引发了学界强烈反响,文昌鱼也因此成为厦门近百年来的生物学名片之一。 厦门古鱼其三为柔鱼。柔鱼的另一个名字是广为人知的鱿鱼,学名为中国枪乌贼。厦门的柔鱼肉薄、鲜甜,风味口感相较于其他地区更加鲜美。《海错图》载:“柔鱼,略似章鱼而大,无鳞甲,止有一薄骨,八足亦如章鱼而短,故泉人亦称为八带鱼。多产日本、琉球外洋,边海罕得。今福省所有者,皆番舶以干鲊来售,酒炙可食,其味甚美。” 根据《海错图》介绍,柔鱼酷似章鱼,但比章鱼稍大,它没有鳞片和甲壳,只有一块薄薄的骨头,身上长有八只触手,所以泉州人称之为八带鱼。柔鱼多产于日本、琉球等地的外海,平常很少能够抓到。用酒来烤着吃,味道非常美味。赞曰:“柔鱼名柔,亦号八带。珍错佳品,奈产海外。” 厦门当地人又称其为本港柔鱼,“在南洋群岛与香港广东,已有优秀地位,其甘美、生脆实非他鱼所可比拟”(杨滴翠《新厦门指南》,1941年),可见颇受当地人欢迎。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