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来源:新福建 | 作者: | 时间:2025-04-15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开篇之作,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的首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形成务实高效的周边工作框架,推动周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周边工作的重要论述>>

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2025年4月8日至9日,习近平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要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扩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员往来。

——2025年4月8日至9日,习近平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促进各种文明包容互鉴。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在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中兼收并蓄、交相辉映。

——202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赋予亲诚惠容理念新的内涵,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为地区团结、开放和进步提供新的助力。

——2023年10月24日,习近平向纪念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国际研讨会发表书面致辞

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人民历来珍视友谊、爱好和平,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各国人民深化友谊、增进互信、扩大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1年4月14日,习近平接受29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时的讲话

我们要坚持做同舟共济的好邻居,继续本着睦邻友好精神,为两国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要坚持做同甘共苦的好朋友,新形势下继续携手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坚定支持彼此重大关切,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

——2020年1月17日,习近平在出席缅甸总统温敏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要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始终致力于促进亚太和平、稳定、发展。

——2016年6月6日,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从周边先行起步。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中国视周边为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

——2014年9月18日,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

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