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宝壤为马女士做A型胃炎合并多发息肉内镜下精准诊疗术 东南网5月20日报道(本网记者 吴炳端) 日前,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中医医院传来佳音: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援宁医疗队成员、内镜中心主治医师蔡宝壤的带领下,该院成功为48岁患者马女士实施首例“A型胃炎合并多发息肉内镜下精准诊疗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患者解除了潜在癌变风险,更填补了区域特殊胃炎综合治疗的技术空白。 跨越山海,开启医疗帮扶新征程 蔡宝壤与郑朝霞赴宁夏同心县开展医疗帮扶 3月12日,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内镜中心主治医师蔡宝壤与同院超声科主治医师郑朝霞从莆田出发,跨越2000公里抵达同心县中医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天气干燥、饮食差异大、昼夜温差大”,这是蔡宝壤与郑朝霞初到同心县的直观感受。他们坦言,初来乍到很不适应,好在同心县中医医院的同事们与援宁指挥部工作人员悉心帮助,他们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医疗帮扶工作中。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解决当下病例,更要将三甲医院的诊疗经验转化为基层医疗‘硬实力’。”蔡宝壤深知,作为闽宁协作的“接力者”,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胃肠镜诊疗领域,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开展胃肠镜镜下治疗援助。县级医院对罕见病例诊疗经验不足,蔡宝壤就通过真实案例和实际操作,手把手教当地医护人员检查,还详细讲解检查注意事项以及诊断、治疗和用药要点。 “基层医院遇到复杂病例的机会相对较少,我们就把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典型案例拿出来分享。通过深入剖析病例,引导大家建立‘精准诊断’的思维模式,减少漏诊误诊。” 蔡宝壤特别注重少见病及罕见病、疑难病的教学。休息时间,他也不闲着,主动给医院同事培训授课,通过病例交流,拓宽医生们的专业视野。 郑朝霞向同事们教授超声检查的知识 在超声科诊室,郑朝霞同样干劲十足。她发现同心县群众关节劳损类疾病高发,而肌骨超声有实时动态观察、无辐射、价格实惠等优点,很适合在基层推广。不过,同心县中医医院去年才开展这个项目,基础薄弱。于是,郑朝霞针对每个医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指导。她和医生们一起给患者检查,边操作边讲解,从仪器参数调节到病变特征识别,都毫无保留地传授。遇到疑难病例,她就组织大家讨论,分享自己的诊断思路和经验。 “一开始我们对一些病例的诊断心里没底,于是我们就经常找郑医生一起边检查边探讨,收获特别大。”同心县中医医院超声科医生感慨道。如今,当地医生在超声检查操作和诊断上基本可以独立完成。 精准施治,解除患者病痛隐患 “最近胃疼越来越频繁,去上级医院检查又很不方便。听说县中医医院来了福建专家坐诊,我就专门过来检查。没想到困扰我许久的胃痛问题,在蔡医生团队的手术下,一下子就解决了。”马女士激动地说。 此次接受同心县中医医院首例“A型胃炎合并多发息肉内镜下精准诊疗术”的马女士因长期被上腹饱胀、隐痛折磨,到同心县中医医院就诊。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她胃体部有好几枚扁平息肉,其中一枚长条形息肉将近1厘米,有癌变风险。结合胃体萎缩和胃泌素升高的检查结果,蔡宝壤医生与同事判断是A型胃炎合并多发息肉,需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 手术中,蔡宝壤指导团队开展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及内镜下息肉电凝烧灼术。他先示意护士递注射针,针尖在屏幕上清晰可见。“进针点选息肉基底,30°斜角刺入,推注速度要均匀。”蔡宝壤边操作边讲解,生理盐水混合美兰的液体缓缓扩散,胃黏膜抬升形成“安全屏障”。遇到黏膜抬举不良,他提醒可以改用分点注射。接着,他指导医生用套圈套息肉:“圈套器要套住病变及周边1 - 2mm正常黏膜,避免残留。”随着手腕微旋,金属丝环精准卡住息肉根部,护士收紧圈套,蔡宝壤轻踩脚踏激活电流,病灶被切割下来。蔡宝壤还提醒同事保持镜身稳定,避免损伤肌层…… “A型胃炎常伴胃体黏膜萎缩和恶性贫血风险,合并大息肉有癌变可能,基层容易漏诊。”蔡宝壤说,这次手术指导让当地医生对镜下治疗理解更深。手术成功后,不少医生向蔡宝壤提出想深入了解“A型胃炎”。蔡宝壤为此做了一期教学,从多方面深入剖析“A型胃炎”知识,还举一反三,连带着其他镜下治疗知识一并讲解,让同仁们对“A型胃炎”有了更深的认识。 蔡宝壤为李先生做内镜下微创治疗手术 除了马女士,62岁的李先生(化名)也在蔡宝壤团队的帮助下重获健康。李先生有血小板减少病史,且因胆囊切除术导致肠腔结构改变,内镜操作难度较大。但蔡宝壤团队通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采用内镜下息肉冷圈套切除术(CSP)结合电凝烧灼术,成功完成手术。“没想到手术这么顺利,专家技术确实精湛!”李先生术后感慨道。 双向成长,共筑闽宁医疗情 在同心县的医疗帮扶工作中,蔡宝壤和郑朝霞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自己也在这过程中收获了成长。郑朝霞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的发展远超想象,医疗硬件并不落后,只是缺乏一些专科细分经验和前沿理念。我们传授技术时,和当地医护互相分享临床经验,探讨疑难病例,这是双向的成长。” 郑朝霞分享了一段特别的经历。一次超声检查,她遇到一例疑似肝包虫病的病例。“在莆田工作多年从未见过,只是在书本上学习过相关知识,现场无法确诊。”郑朝霞本想请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超声科主任远程会诊,没想到同心县中医医院超声科主任一眼就认出这是肝包虫病。他说肝包虫病在同心县比较常见,还分享了不少关于肝包虫病的超声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方法。“同心县中医医院超声科主任经验丰富,让我对这类病例有了全新认识,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郑朝霞说。 在同心县中医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前来做超声检查,一个月差不多有300例。在这些临床实践中,郑朝霞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技术水平和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手把手带教到肩并肩共进,蔡宝壤和郑朝霞用行动诠释着 “授人以渔” 的帮扶真谛。他们与当地医护人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闽宁协作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精湛的医术,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的故事,是“跨越山海”的生动写照,展现了福建与宁夏之间双向奔赴、携手共进的精神风貌,也为闽宁医疗协作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