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学子赴泰宁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 作者:罗颖 温思思 蔡尚航 | 时间:2025-07-10

为深入领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7日至9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踏寻红迹,点旅成金”实践队一行走进泰宁县,开展以“生态福地悟初心·文旅融合促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与沉浸体验,解码泰宁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为讲好新时代文旅故事贡献青春智慧。

红韵传承:根脉永续铸初心

在新桥乡岭下村“三个不要忘记”主题馆,实践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个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的殷切嘱托。在中国工农红军旧址的“红军街”,队员们通过珍贵史料与现场讲解,重温革命峥嵘岁月,感悟泰宁深厚的红色底蕴。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好青年,要将红色精神内化为成长动力,立足专业所学,积极探索红色资源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绿水青山:生态赋能谱新篇

实践队先后深入梅口乡水际村与上青乡崇际村,实地调研生态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在水际村“生态文明建设展示馆”,队员们了解了该村从“贫困渔村”向生态旅游目的地华丽转型的历程。在与村民面对面访谈中,队员们感受到了村民对这一转变的自豪之情。在崇际村“一条鲤鱼的故事展示馆”,队员们深刻感悟泰宁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随后,实践队围绕“深化环保意识”和“推动旅游品牌化”等内容与崇际村村委会干部进行深入交流,队员们既学习了宝贵基层经验,也结合环境规划、旅游营销、文创设计等专业知识,积极为当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

古韵新声:文脉传承绽芳华

古城保护与文脉传承是实践队考察的核心内容。在泰宁古城,队员们实地调研红苹艺术馆,观察现代艺术创意如何融入古城空间;在非遗博览苑,深入了解傩舞、竹编等地方特色手工艺的活态传承现状。为获取一手调研资料,队员们主动与古城游客交流体验感受,走访街边商铺了解经营者如何融入古城文化元素。此外,实践队还与梅林戏非遗传承人及表演人员进行了专题访谈,探讨当前在技艺传承、剧目创新、市场推广及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与需求。

智汇一线:共谋发展新路径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泰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主要领导、县旅游管委会、县文旅局从事旅游工作的分管负责同志、旅行社负责人、导游、旅游公司负责人于实践队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实践队员们基于连日来的实地调研见闻和学科专业特点,从青年用户的体验视角和未来发展的创新思维出发,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建议。系列访谈调研有效弥合了课堂理论与一线实践的差距,让实践队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增强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服务地方发展的使命感。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堂行走在绿水青山间的生动思政课,又是一次青年学子探寻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深度研学。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社会实践汲取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实干担当,结合专业所学,为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