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人大频道> 代表工作 > 正文

陈福增代表:愿作慈善事业新标杆

www.fjsen.com 2012-08-20 17:23  杨建国 李力民 来源:福建人大网 我来说两句

“陈先生是我们的学习标杆,他这种无私奉献、回馈社会的举动,会激励我们更加刻苦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在时机成熟之时,我们一定会传承好精神,更好地回报社会。”在8月9日漳平市陈志超奖学金颁发现场,郭泓佳同学掷地有声地表态道。

首次设立并发放的陈志超奖学金颁奖金让来自漳平一中、二中的63位优秀高中毕业生共获得了7.1万元的奖学金。“我之所以决定设立奖学金,完全是平时受我爸爸陈福增教育与熏陶的结果,以后我愿为我市的慈善事业捐献更多的钱物。”颁奖结束之际,作为企业家、慈善家陈福增先生的长子陈志超面带笑容对笔者说道。

陈福增是谁?带着疑问,笔者兴致勃勃地采访了陈福增先生。

慷慨解囊,勇做慈善领军人物

原来,在漳平,陈福增先生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慈善领军人物,龙岩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1946年10月出生,大器晚成的他,于2002 年进军江西,成功创办了铁矿和选矿厂。陈福增代表事业有成之后,用理想、激情和心灵的充盈,放大财富的价值,把乐善好施作为自己人生道德修养的一种升华,用实际行动造福桑梓,回报社会。他生活十分简朴,不穿名牌服饰,不进高档娱乐场所,但在资助家乡建设、扶贫帮困上却十分慷慨,一掷千金……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2004年漳平市由一些有识之士发起重修漳平古为八景之一的振文塔、东山塔倡议,陈福增闻讯后捐款180万元支持双塔的修复,捐款60万元修建了壮观的东山塔门楼。之后,他向漳平市“知青情缘馆”捐款10万元,捐款52万元新建菁城街道老人休闲馆,捐款60万元修建漳平市“福祉阁”登山步行桥一座,为修建漳平市文庙捐款10万元,还向龙岩市慈善总会捐款20万元。2012年1月,他继续慷慨解囊,捐赠两千万元用于修建福增大桥。“每当我们在振文塔下唱歌跳舞、在东山公园散步的时候,就会想起陈福增,感谢他为我们造就的一个又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我们老百姓受益,我们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漳平市民李保罗高兴地对笔者说道。

“回报社会,造福桑梓。”苦难的童年经历,坎坷的创业之路,陈福增代表更是把养育自己成人的乡亲和培育自己成才的家乡牢记心间。2006年,当他得知自己的家乡--东坑村被列入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时,兴奋不已,立即把村两委干部召集起来,共同商讨新村建设规划。他提出今后的目标和定位: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东坑村建设成为漳平“生态工贸城市”的青山绿水的“后花园”,把新村定位为蔬菜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他说:“今后不管谁当村两委负责人,只要围绕这个目标,有能力,有公心,有实干精神,我就一定支持!”他说到做到!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出钱出力。2006年以来,陈福增先后为东坑村的新农村建设捐资人民币600多万元。看到村里办公场所简陋,他捐资70多万元,建设东坑村村部,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看到村里靠近河边的一片稻田常遭受洪水的冲刷,他出资80万元让人修筑了防洪堤;为了拓展蔬菜基地,他捐资45.5万元为村庄通往后坑蔬菜基地硬化水泥路3公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80多亩。对弱势群体的善心和爱心更是反映出他的精、气、神,看到村里的五保户和低保户生活十分困苦,他设立了东坑村困难资助基金,从2007年1月开始,为22户困难户补助、 7户五保户进行生活补助;看到村庄附近的山上,骨灰安放杂乱无章,既占地盘,又有碍观瞻,又捐出100万元,建成了全镇最大的骨灰安放堂。为了减轻村民经济负担,倡导节能减排、环保卫生的生活方式,2007-2008年,他捐出80万元支持东坑村陈金海、陈起坤、陈阿桂3户养猪大户建造沼气池,让村民能用沼气煮饭,得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开弓就没有回头箭。2010年,为改变该村有新房没新村,有规划不见效的状况,他更是倾情奉献,自愿不计利息回报先行垫资1800多万元,由东坑村两委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牵头实施,采取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立面、统一配套“六统一”方式,统一建设。由于资金到位及时,如今32户三层半标准型住房外墙装修已接近尾声,现正着手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于年底交付给村民。“‘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新农村建设关键靠投入。这几年以来,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能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陈福增代表功不可没,村民对他可是感恩戴德呀!”一聊起新农村建设的话题,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支部书记便打开了话闸,对陈福增代表褒奖有嘉。

“一个都不能少”。面对日益高昂的教育成本,面对着一些农村孩子上不起学或面临辍学的境地,陈福增代表如鲠在喉。为让贫困职工子女在求学中能持续得到资助,帮助未来“天之骄子”圆大学梦,陈福增代表伸主动出了援助之手。他通过漳平市总工会,专门设立300万元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2008年至今,他共捐资32万元,资助了叶文强、李培双等80余名困难职工子女,积极通过各种有效渠道扶持贫困学生继续学业。此外,他还通过漳平市慈善总会助学基金和漳平团市委“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41名桂林街道厚福村贫困大学生每人4000元,圆了她们的大学梦。“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父母皆为贫农,是陈福增代表‘金秋助学’活动圆了我大学梦。今后,我一定勤奋学习,报答家乡父老,并把这根爱心接力棒传下去……”今年暑假,走进去年承蒙陈福增代表资助的叶文强同学的家里,叶文强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如是说道。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