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福建日报"再上新台阶 我们怎么干"报道之三: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6-12-14 08:02: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分享到:

专家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侯西安 本报记者吴恩儿整理

省第十次党代会为全省人民确定了“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着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在这过程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并将其纳入义务教育十分必要。

按照木桶理论,水桶盛水的多少是根据最短板的高度而不是根据最长板的高度来决定的。如果把改善民生福祉当作一个完整的“水桶”来看待,学前教育毫无疑问是这个“水桶”的短板之一。近些年,入托难、入幼儿园难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而随着国家放开二胎生育,如何解决入园难问题应成为我省下一步要解决的民生工程。

幼儿时期不仅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人智力增长的重要阶段。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 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幼儿学前教育。

要高度重视并尽快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补齐民生这一短板。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国家财政预算,保证校舍建设、设施配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到位。

改善民生也是硬道理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艳涛 本报记者吴恩儿整理

“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是今后福建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也是引领福建发展的新共识和新目标。那么,再上新台阶,我们应该怎么做?当前的关键是要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改善民生也看成是硬道理,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而发力,使福建改善民生再上新台阶,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

发展的目的就是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作为东南沿海和海峡西岸重要省份,福建要结合省情和具体情况,充分发挥福建的特色和优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福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社会建设问题上,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对于福建而言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既要满足“生存性需求”的民生,也要满足“发展性需求”的民生。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语境下,改善民生显得格外重要。

改善民生也应看作是硬道理。改善民生,必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法治促进共同富裕

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肇光 本报记者吴恩儿整理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认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那么,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我认为,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法治是非常重要的保障,要以法治方式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百姓富”是建设新福建的本质要求,既包括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又包括由此带来精神上的极大满足感和幸福感。无论是推行无门槛居住证制度、提高职工养老金,还是支持购房刚性需求、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都必须始终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权益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法治来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立法民主、执法公平、司法公正,从而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推动新福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