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大山笋竹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在检查绿竹生产情况 生产服务队,激发山林管护活力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这是尤溪西城镇三山村的真实写照。三山是林业大村,林业用地面积近4.6万亩,其中6000多亩毛竹林全部承包到户,村民户户有竹林。 随着外出务工经商潮的兴起,当地1400多名村民中有超过1000人外出经商务工。村民张世富一家在浙江台州开小吃店,无暇花时间、精力管护毛竹林,但他家承包的毛竹林依然生机勃勃,每年能给家里带来7000多元的纯收入。 这得益于当地自发形成的委托经营模式。“前些年,有些毛竹林粗放经营,生产效益不断下降,自从毛竹林生产服务队成立后,这一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村支书胡开银介绍,该服务队共有队员10余人,由留在村里的林农组成,依托于尤溪县益林毛竹专业合作社,是生产性服务组织,在传统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为劳动力不足或外出的林农提供锄草抚育、挖笋、砍竹、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托管经营服务。 外出人员委托专业队根据毛竹林立竹量和竹林结构合理砍伐毛竹、采挖竹笋,并帮助销售,砍伐工资结合承包竹林的生产条件,按照毛竹销售额的25%—50%灵活计算,竹笋采挖工资按照销售额的50%计算。因为同是邻里,服务队成员还无偿帮助外出农户做好日常管护,不仅避免了盗砍滥伐,而且竹林效益得到提高。 户户有林,不需户户营林。托管经营的模式,让很多村民也从山林里“解放”了出来。“竹林托管给服务队,在外的村民可以安心工作,实现两份收入;在家的林农也多了一条务工渠道,增加了收入。”这一模式深受当地村民的认可,他们认为托管经营给村里的林业生产注入了新活力。 尤溪县林业局林改办主任陈君豪介绍,通过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引导培育,全县上下新型经营组织蓬勃发展,涌现出上源合作社、高春山庄、下村股份林场等一批典型,多种模式因地制宜,让林业发展活力得到释放,实现了山林增值、林农增收、生态良好。目前全县已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73家、家庭林场92家、股份林场16家,采取“公司+林农+基地”经营面积2万亩、委托经营面积1万亩,培育林业经营专业大户112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