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警驿站”官兵正在为自助游游客介绍旅游线路。 “边警驿站”成立后,嵛山边防所又创新推出“脚板+平板”的治安防控模式,在驿站建立集指挥、研判、预警、巡查和监督于一体的勤务指挥室,把防控触角延伸到景区每个角落。值班室官兵轻点鼠标,景区情况尽收眼底,警情处置更加精准、迅速。 “边警驿站”成立以来,嵛山景区普通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60%,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联动救助系紧“安全绳” 2016年10月2日18时许,一名来自上海的江姓游客独自外出,由于进入手机信号盲区,到21时20分仍联系不上。接警后,嵛山边防所副所长曹长沙立即启动军民联动救助机制,发动岛上多名群众上山搜救。熟悉地形的村民林祖应领着搜救队员爬山路、破荆棘,8个小时后,终于在天鹅山背面山坡找到这名失联游客。 军民联动救助机制是嵛山边防所牵头联合驻地党委政府、景区管委会、镇卫生院、客运公司等共同组建的,主要针对游客遇到自然灾害、突发疾病、失联走丢、交通事故、物品遗失等五类困难实施救援。陈峰告诉记者,嵛山岛距离最近的陆地硖门鱼井3.3海里,开船要30分钟,岛上没有专门的救助机构,如果没有军民联动救助机制,遇到突发事件,很难在短时间内集结救援力量,争取救援时间。 为了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军民融合救助队依托“边警驿站”驻点开展工作,明确各单位责任,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医疗救护、险情处置技能培训。如今,游客遇到险情,军民融合救助队在15分钟内即可集结完毕,在救援过程中,各单位要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工具都一清二楚。 前不久,嵛山岛突降狂风暴雨,景区内130多个帐篷被吹翻,200多名游客雨中等待援助。由于景区距离镇区较远,晚上客车停运,大伙焦急万分。接警后,嵛山边防所立即启动军民联动救助机制,26名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一方面安抚游客情绪,另一方面迅速调集6辆大巴,仅用一个半小时,所有被困游客全部转移下山。 |